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并非单行道: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透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8564
  • 作      者:
    莫常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莫常红,重庆忠县人,1975年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副编审。曾编辑出版“大家小书”丛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剧本选”。曾翻译图书《死亡谷》等,在报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是纪录片拍摄中的核心问题。
  具体而言,拍摄者如何选定拍摄对象?拍摄者怎样接近被拍摄者?面对拍摄者闪烁的镜头,被拍摄者是否拒绝?遭到拒绝,拍摄者又该如何应对?偷拍偷录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实施,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是否有必要在影片中呈现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拍摄者闯入被拍摄者的世界,是否介入并改变了被拍摄者的生活进程?在拍摄前后,是否引发了伦理道德的争议?是否侵犯隐私侵犯名誉卷入了法律的纠纷?……
  问题不一而足。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同形态的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同。有以街头采访为主的纪录片,也有城市交响乐式的纪录片,这些形态的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无论同意还是拒绝,都有些类似蜻蜓点水的接触,拍摄之前,似乎不必多花时间与拍摄者周旋;而且,一等拍摄者调转镜头,或者关上镜头盖,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遭遇就告一段落,甚至到此结束。这种拍摄或许能够捕捉拍摄对象一个苍凉的姿势,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或者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但拍摄者在瞬间或短期很难理解拍摄对象,也很难走人人类深邃、复杂、敏感的心灵。对于更多的纪录片来说,记录需要时间的积累,拍摄者与拍摄对象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准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理顺了,拍摄就会水到渠成;如果关系磕磕绊绊,拍摄也会因此疙疙瘩瘩。
  因此,记录时间,雕刻时光,往往成为很多纪录片人的职志,他们也因此引以为豪。没有“时间的重量”(也是近年电视纪录片系列名称),像《生活》、《7UP》这样的纪录片,就失去了它感人的魅力。由是,基于对时间的膜拜,因记录而跟踪拍摄的时间长短,甚至被当作影片“分量”的一道符咒、一个神秘的光环,一条自我价值认证的广告。没有长期的跟拍,是“熬”不出《钢琴梦》来的;相比而言,《音乐人生》有着精美的画面,但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拍摄者的“投机取巧”。自然,两部影片背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也迥然不同,相对而言,前者深入到对方的灵魂和血液。
  就像酵母一样,浸泡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浸透、泡软被发酵的事物,越能够催生一种特殊的滋味。拍摄者在被拍摄者身边待的时间越长,越能够突破人世间为防备他人而筑起的藩篱和围墙,越有可能走近被拍摄者的世界;并且,在长时间的等待与陪伴中,在生命与生命的缠绕与交合中,淬灭的是急功近利,萃取的是人间的真情,是纪录片最珍视的生活的本质。因此,时间就是一道黏合剂,它连接拍摄者与被拍摄者;而拍摄者付出的时间之长短,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两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影响着所拍纪录片的力量与深度。
  当然,拍摄者投入、记录,并与拍摄对象交往的时间长短,并非一部上乘的纪录片充要的条件,也并非拍摄者与拍摄对象关系亲密的充要条件。有时,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很对味(周美玲),双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很默契。而有时,双方志趣迥异,不对眼,总“捏”不到一块儿,这种情况下,即使拍摄者整天赖在拍摄对象那里,非但不能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拍摄者反而可能干扰了对方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对方的不满、反感和厌恶。
  (二)信任与疑虑
  在纪录片生产与拍摄领域,不少拍摄者坦承,成功的拍摄,缘于被拍摄者对拍摄者的信任。只要不是浮光掠影的拍摄,而是要深入被拍摄者的世界,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在接触伊始就产生了,因接触的频率和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发酵,不连续的印象经过抽象的结合,可能产生情感,产生信任。另有一种情形,像人类学家研究自己熟悉的家乡地带,拍摄者回到曾经生活、学习、工作的场所,再度熟悉和重温业已被淡忘的氛围、气息,重新修复和弥合一度被疏远的关系,基于过去的印象(声望)和当前的表现,被拍摄者对拍摄者的信任更容易形成。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命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纪录片及纪录片生产简论
一、纪录片的缘起与定义
二、镜头前真实(非虚构)的世界

第二章 主客体、主体间性和三种关系模式
一、主体与客体
二、可资参照的关系
三、纪录片中的主体问性
四、三种关系模式

第三章 历史中嬗变的关系
一、人类学纪录片
二、直接电影
三、真理电影
四、文献纪录片

第四章 拍摄进行时:角力与博弈
一、拒绝的处境与偷拍的发生
二、合作的框架与博弈

第五章 关系的文本呈现:目光交叉的影像
一、被拍摄者的位置和目光
二、拍摄者的位置和目光

第六章 叙事的回响与余波
一、凝固的文本和惰性的世界
二、开放的文本与流动的世界

第七章 影响关系诸因素
一、拍摄者的身份、动机和“纪录精神”
二、被拍摄者所属群体与“镜头意识”
三、横亘其间的摄影机
四、具体的情境
五、观众带来的变数

第八章 始终在场的伦理道德
一、同情与尊重
二、窃取与伤害
三、良知与人性

第九章 走向法律的解决之道
一、知情同意
二、侵犯隐私
三、侵犯名誉

第十章 结语: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关系
参考文献
参考片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