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投资的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27419
  • 作      者:
    陈思进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位华尔街最成功的创投客,一部关于资本财富的哲学,一本关注未来趋势的商业书。

  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物联网、智能物流、智慧医疗等新概念,你懂得多少?

  《投资的逻辑:工业4.0的资本运作和财富浪潮》作者陈思进投身华尔街20年,是欧美投资圈的领导者,他创立的投资哲学影响巨大,深受追捧!他曾是曾任瑞信(CreditSuisse)、美银证券(BofASecurities)副总裁,金融财团风险顾问,英国王室资产管理者,他主持管理的资金市值超过50亿美元。

  在《投资的逻辑:工业4.0的资本运作和财富浪潮》中,陈思进首度分享了华尔街资本大佬的投资秘闻、思维方式,网络访问量超过6400000次、点击率超过11000000次,引起全球疯传!陈思进一手分享的世界3000年资本的起源和本质,在顶层商业圈引起巨大轰动,超过1.2亿人阅读,多达580万人读后受益。

  在《投资的逻辑:工业4.0的资本运作和财富浪潮》一书中,陈思进超前性预知了工业4.0的模型和未来的财富圈子,他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物联网、智能物流等这些新概念行业做过详细数据分析,引起世界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环球财经》:你应该看看陈思进对比特币的分析,现在还不晚。

  《世界周刊》:大数据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机会。

  《中国经济周刊》:投资像恋爱,让失恋者得到解脱。

  《经济参考报》: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很有空间和想象力!

  《商界评论》:谁捞到了新的商业模式,谁就是赢家!

  《周末画报》:新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谁也躲不掉。

  《新领军者》:未来的资本不再是1+1等于2。

  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货币》根据陈思进的故事深度报道!《中国经营报》《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证券市场周刊》《智富》《大金融》《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黄金报》《中国故事》《周末画报》《商界评论》《钱经》《环球财经》《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天津日报》《重庆时报》《华夏时报》《新领军者》《乐居周刊》《接力》等媒体持续约稿,强势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思进,华尔街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曾任瑞信证券(Credit Suisse)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公司(BofA Securities)副总裁、宏利金融财团(Manulife Financial Corp.)资深顾问等职务;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任某国际金融财团全球投资部风险管理资深顾问。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货币》学术顾问,著有财经专著《金融让谁富有》《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货币的逻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解开资本体系的投资逻辑,世界著名投资家陈思进潜心华尔街20年,辗转于各大投行和金融大鳄之间,亲身体验他们的投资行为和价值模型,解构未来投资趋势。他首先带领我们翻开资本体系的历史,从货币的起源开始说起,到黄金的盛与衰、私有银行的兴起、美联储看不见的手、股票的投资链条、纽约投资客的是与非、金本位的始末、美元击败英镑、石油取代黄金、金砖五国的资本运作、石油战争的趋势、全球资本的博弈、个人化的投资趋势、互联网金融大未来,一直到即将进入的工业4.0时代,回溯3000年来的资本浪潮,其中涉及的财智精英还包括金融天才约翰·劳、矿业大亨海因茨、不能回避的投投机家威廉·杜、神秘银行家摩根、传奇纽约客罗素·塞奇、美元霸权地位的设计者保罗·沃克等,通过深入探索各种资本的运作方式和金融工具的投资行为,帮助我们建立新的投资模型,抓住未来的财富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投资从着装开始
  1994年6月,我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获得电脑科学硕士学位。之后闯过经验关、语言关、服装关和身份关,在同学惊羡的目光中,进入当时华尔街最顶尖,与高盛、美林、雷曼兄弟齐名的投资银行——银行家信托风险管理部,做风险控制模型。成功面前我庆幸,我有风雨同路人——妻子小玲,并肩同行。
  回想起找工作的过程,除了身份关外,那么多关口挡在我们面前,每一关都需要花钱,而我们缺的就是钱。那时毕业快两个月,猎头见了不少,可过后便没了下文。正着急时,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自称布朗的人约我去面谈。我立刻穿好西装戴上领带,拎着公文包搭上地铁,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布朗处。
  布朗衣冠楚楚,很有派头的样子,他给我的感觉非常自信。只见他用奇怪的眼神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寒暄了几句之后,他突然发问:“你这套西装什么牌子的?”我感到很诧异,便低头扫了一眼自己这身西装。这套西装还是过新年时小玲陪我去买的,虽然不是大名牌,但也是意大利制造的呢!
  布朗又问:“这套西装不是全毛的吧?皮鞋也不行,袜子太短了,领带的花式不够正统。”他当面将我品头论足了一通,令我分外难堪。不过,布朗的确挺神气,气势上已压过我一筹。回家的路上我寻思着,布朗的话听上去不舒服,但是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包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将这一段插曲告诉了小玲。小玲若有所思地说:“别看美国人平时穿着很随便,到了正式场合也是不含糊的;你前段时间没有面谈,部分原因可能是服装,那就把你包装一下吧。”
  我一听急了。读书期间为了保证有好成绩,小玲打工赚钱家务活一人全包了;为了找工作读培训班,我又花了几千块钱。为我花钱她从没二话,自己却什么都舍不得买,戒掉了吃零食的习惯,甚至考托福也舍不得付学费,靠自学。于是我立刻说:“不行,银行里的存款还剩两千,‘包装’得花多少钱啊,那点钱是应急的,说好了不能再动的。”
  我们是穷留学生,什么福利也没有。相依为命生活在异国,我们最怕什么?当然最怕生病。我到美国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能向朋友借钱;借钱的地方倒是一个,那就是银行。而向银行借钱又必须有资产抵押,我们哪儿有?所以无论如何都得存下点应急的钱。
  小玲让我对着镜子,说:“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想干大事就不能婆婆妈妈,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还不改那就愚蠢了,难道你想做蠢人?”
  我明白小玲的意思,转而一想,只要找到工作就什么都解决了,这是对小玲最好的回报。第二天,在小玲的催促下我们去了高级百货公司,从西装架子上,挑选了一套800美元的德国西装,Hugo Boss。
  这套西装穿在身上,感觉真的大不一样了。我走出试衣室,站在大镜子前,这时我的衬衫、领带、袜子和皮鞋,对比之下顿时变成了丑八怪,无法入眼。
  小玲看着我一咬牙说:“干脆全换掉!”我们又花了近500美元,一口气配了全套的 Hugo Boss,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看着站在镜子前的我,简直换了一个人。小玲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哇,神气极了,绝对不比007差!”
  当我穿着这身西装再次出现在布朗面前,他的眼睛放出了惊异的光彩!很显然,我给他带来了商机。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会儿你看上去‘酷毙了’!这就对了!这样去华尔街找工作,就不会有问题了。”
  于是布朗请我坐下来,开始询问我的背景、学历、专业,我这才感到“有门儿”了。不能说布朗势利眼,他是按华尔街游戏规则给我上了第一课:当一个人还未开口说话,还没有机会展示才华,就只能根据外表,来判断对方是否懂得行规。有一句英语叫:First impression last.(最初的印象永不改变。)试想,一个正常的上班之人,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和通勤,每天最长的时间是和同事相处,有谁喜欢与不顺眼的人共事?
  穿上这套“行头”,我由布朗安排,自信地进出豪华的办公楼去面谈,算是懂得“街上”的规矩了。
  我想,一个人想要登上大雅之堂,就要先让自己大雅起来。
  这就叫投资吧,投资自己。
  无处不在的机会与生存
  转眼间,我在华尔街打拼了10个年头。2004年,我开始在华尔街著名投行任副总裁。回想起来,我从最低层做起,随着职位不断提升,接触的业务也越来越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骗人勾当也越来越多。我的心也被困住了,无法自拔。
  一个周末的下午,陪小玲在曼哈顿逛书店,一本书名抓住了我的眼球,Wall Street Meat: My Narrow Escape from the Stock Market Grinder(《华尔街的肉:我从绞肉机中死里逃生》),拿起来一翻,便放不下了。作者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和我背景相似,也是学电脑软件出身,因为这个背景,他进了华尔街担任了半导体行业的分析师。
  书中最触目的一句话:在华尔街,无论你做哪种工作,我可以向你保证,它什么意义也没有!你只不过是一个小齿轮、小卒、小兵……就是华尔街的一块肉。在华尔街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块肉,他们从我们身上榨取脂肪,榨取后被拿来当作保持市场润滑、有效率的机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但是,每一个人也都随时可以被取代。一旦你的油被榨干……
  这些话字字句句敲打着我的心。我当即买下书,回家捧着就放不下了,看完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凯斯勒讲了不少故事,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和证券分析师们,是如何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巨大的欺骗,并操纵市场。这与我多年来的所见所闻,简直不谋而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解不开的心结——替“他们”做嫁衣。
  而那个“他们”又是谁呢?“他们”里面包括我吗?
  在华尔街常听说某某富人逃税成功,某某富人又因逃税不当而被税务局捉拿归案,有点像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事实上,华尔街为富人设计的“玩游戏”的方法,那可叫出奇招。
  一天,公司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位客人一到便惊动了公司的顶级人物,我的头儿鲍勃被招去开秘密会议,头头脑脑们鱼尾相贯消失,几个小时后,他们又兴高采烈返回。鲍勃一回来,便召集我和另外两个组的副总裁开会。我终于得知原来公司接了个大订单,是英国一位皇室成员慕名而来,要求我们帮她完成一笔相当复杂的掉期交易。
  这名皇家成员是著名的慈善家,她在非洲有几个慈善基金,专门用来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建立学校、医院,不断扩大她的慈善事业。说来好笑,她此行的目的竟然是需要我们善用“合法”的途径,通过掉期交易,来免交政府高昂的税额。
  公司接到任务后,会计师、律师和分析师大张旗鼓地全被发动了,帮皇室人员设计、计算、分析和研究,为她量身定做了一项十年计划的合约——股权收益掉期合同。
  这份合同实在太漂亮了,在华尔街堪称史无前例。“他们”怕夜长梦多,原本一个月的工作量,公司的头儿却要我尽最大的努力,以最短的时间,用电脑做出结果。我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带着两个电脑开发师日夜奋战,一个星期便完成了任务。在这笔掉期交易中,皇室成员在 10 年内,将“合法”地逃税5000万美元,而我们公司将落袋1000万美元。
  因为股权收益掉期不是证券,完全不受任何监管,也不必向任何人披露,包括税务局。所以严格说来,这笔交易的确合法。但是合理吗?就因为她是富人,出得起1000万美元的佣金?我就被“他们”当工具使用?那么当“他们”欺骗投资者的时候,我也与“他们”为伍吗?不禁想起了凯斯勒的话。凯斯勒在书中谈到,在华尔街,一边是魔鬼般高智商的精英们,另一边则是无数愚蠢的个人投资者(也就是国内所称的“散户”):“他们根本不懂证券投资,不宰他们宰谁?个人投资者总是等到股票价格上涨时才会开始追高买进,然后又抱怨股价下跌,或是紧抱着行情好的股票不卖,认为一定还会再涨,等到价格下跌时,又来责怪你。”
  我越来越不安了。
  美国人在生意场合喜欢说:“如果你不能击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的行列(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这句话只有一字之差,小玲把“ join”(加入)改成了“leave”(离开)。听完这句话,我先是一愣,继而释怀大笑。其实我早有退出的想法,但舍弃不下拼命付出得来的一切,毕竟这份里也有小玲的一份,她这么看淡名利,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怎么能不释怀?
  我和小玲 2007 年底携手离开纽约,离开了华尔街,像凯斯勒那样“从绞肉机中死里逃生”,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
展开
目录
自 序 投资从着装开始/1
序 言 公民素养/7
推荐序 寥寥数十大洋/11
货币投资的逻辑
货币究竟是什么/002
世界货币3000年/005
从信用货币到贵金属货币制/008
西欧货币的兴起和资本的积累/013
白银帝国的陨落/016
黄金的盛衰之路/019
金本位催生世界货币/029
金融资本的形成/031
资本投资的逻辑
资本的原始积累/042
当公平交易被打破之后/044
纽交所的诞生与架构/047
美联储的诞生/050
私有银行的大恐慌/053
第一个央行的立与存/056
第二央行被杀/059
银行寡头的秘密交易/062
大萧条中的既得利益/065
谁能驯服华尔街这匹野马/068
金融投资的逻辑
股市游戏的缔造和兴起/072
股票二级市场的建立/075
第一场金融操纵骗局/078
股市中的老千/084
唱多派和唱空派的博弈/090
铁路股票的联想/093
纽约投机客的运作思路/096
内幕交易的是与非/099
小散户的抗争与失衡/102
美国股市还能牛多久?/105
美元和外汇的投资逻辑
美国联邦储备法案的诞生/110
美元打败英镑开始崛起/113
金本位制度的废除/115
石油开始取代黄金/118
做多美元,通胀开始抬头/121
阻击日元,美元一手遮天/124
金本位的解体给世界带来的空间/127
外汇市场的交易机会/130
如果中国停止向美国输送资本/133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36
全球资本的博弈
有资本企业才有话语权/140
金砖五国的资本抗争与未来/143
金砖银行PK世界银行/145
金砖银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47
贸易壁垒打破供求关系/149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引发的财富效应/153
打不赢你,就买下你 /156
贷款证券化带来的后果/159
国际油价大跌的背后/164
俄罗斯卢布危机的启示/167
人民币汇率会暴跌吗?/169
金融漏洞和补救措施
金融游戏的规则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172
蓝天法对上市公司的约束/175
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178
证券交易 “买者自负”/181
安然破产,催生《萨班斯法案》/184
跨国金融监管的漏洞/188
黑金交易的罪与罚/191
中国房价的投资基础
吃着手里的就不要指望锅里的 /196
最贵房价的相对论/201
美国房子值得投资吗?/205
个人化的投资逻辑
从破窗理论看机会成本/212
投资并不是一定要你手里有钱才行/214
大城市里的生存和机会/216
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吗?/219
穷人炒股,富人持债/223
星巴克的价格投资体系/227
财富的大未来
2014年世界经济的格局/232
2015年美国经济对世界的辐射/235
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影响力/238
未来中日俄的边缘角逐/240
何谓工业革命4.0/2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