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植物园:植物营养与草木文化之旅》此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分为“五谷家园”、“菜蔬天堂”、“水果王国”三个部分,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尤其注重实用技术的普及,直面当今热议的社会饮食健康问题,力争从植物科学角度给出客观的解释。
中国人,无论在何处看到一片温润的田野,心中都会泛 起一层幸福的细波。 因我们是植物般善良青翠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从禾 本科植物中获得淀粉,从十字花科植物提取脂肪,从豆科植 物中摄取蛋白质……我们种下数不胜数的蔬菜水果,获取身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即使用海水煮盐,中国古人也有一道令当代科学家赞叹的工序——添加草木灰,其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钾、镁、铜、碘等元素,对保证人体钾—钠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亦是植物般智慧浪漫的民族。我们在茶叶的清香中思考,在谷物发酵的酒精中沉醉,用花朵怀念深爱的女子,用草药化解一次次生命的危机……我们有傲视世界的桑麻工艺,因此,我们的衣着亦来自一簇簇青青的枝叶;我们还有古代世界最先进的兽医体系,用针灸与草药精心呵护着染病的家畜,在我们眼中,它们不是鲜肉与乳汁的祭品,而是共同耕作的伙伴。植物,质朴而高贵;人们,坦然而感恩。在绿色的田野上生生不息,是中国人与植物共同织就的传奇。 所以,当代作家刘亮程说:能让一棵树长得粗壮兴旺的地方,也一定会让一个人活得像模像样。这是对中国人与植物关系的诗意回望,亦是某种无可奈何的告别。进入 21 世纪,无数中国人离开了与植物共同生长的村庄,如一棵棵行道树般来到了城市,被他人强剪下原本舒展的枝条,适应起完全陌生的环境——在高耸的水泥丛林中游走,犹如田鼠在农舍前仓皇地踯躅;随着拥挤的人流回到陋室,犹如辛苦劳作的蜜蜂返回蜂巢!我们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暴殄天物,时而不饮不食……终有一天不知为何病倒,在病榻上环顾曾经熟悉的四周,开始对延续千年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我们的质朴与温和,到底丢在了何处?我们的民族, 是否真如传说的那般勤劳、勇敢、善良?我们的植物家园,是否真的一去不返?庆幸的是,每当我们在城市中怅然若失,仍能在两个地方与纯净的植物对话。一个是在郊外静静沉睡的植物园,宛若诺亚方舟般宁静,承载着人类对植物最初始的依恋。身处 其中,心灵会自动敞开与自然交流的大门——每天熟视无睹的悬铃木,在这里并肩站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许多年叫不 出名字的玉簪花,原来有一个这样美丽的称呼;童年时随处可见的酢浆草,竟已变成了如此五彩斑斓的模样……在植物的天地里,我们由惊喜到惊叹,渐渐找回对植物应有的尊重,对自然应有的谦卑——每朵小花都是一首动人的诗歌,每株植物都是一位会思考的朋友,每片树林都是一幅泛黄的时光剪影,叠合着历史、文化与人性的印记。另一个与植物亲密接触的地方是餐桌。从盘古开天地至今,美美饱餐一顿总是我们最幸福自在的时刻,那些用舌尖和牙齿提取的植物营养,始终是维系我们健康的支柱。而且科技越是飞速发展,我们对植物食品的依赖就越发强烈。中国营养学会 2013年最新研究表明,全国慢性病确诊患者高 达 2.6 亿人,欲改善其营养状况,首先提倡用葱、姜、茴香等植物香料代替食盐,做到“低钠”;其次要多吃大豆、甘薯、马铃薯等高钾植物,让身体“多钾”,这是预防中风等慢性病的最佳途径;最后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200 毫克的维生素 C。翻开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仿佛走入了另一座丰富多彩的植物园,字里行间处处有果蔬竞秀、五谷飘香。诚如营养学家们所说,植物是我们生命的润滑剂。无论是舌尖上的营养,还是精神上的依偎,我们都应该更加懂得植物。唯有懂得,方能热爱;唯有热爱,才会珍惜——珍惜这些默默把地球染绿,又给予我们无尽护佑的高贵生命。在一个重塑灵魂的时代,让我们试着重新与植物为邻。
“稷、麦、稻、黍、菽”,5个平仄抑扬的汉字,可以轻唤出5种美好而珍贵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厚重而平实的称谓:五谷。 “稷”是温厚的小米,能在北方的旱地里顽强地生长,一如隐忍的母亲,养育了第一批稚拙的先民;“麦”是茁壮的小麦,青青的幼 苗可以战胜冬天的风雪,在青黄不接的春天提供弥足珍贵的食源; “稻”是润白的大米,一年中可多季成熟,不断创造出高产的奇迹;“黍”是软糯的大黄米,古人用它酿造出醇香的美酒,亦能加工成各种美味的主食;“菽”是营养丰富的大豆,长长的豆秧缠绕着枯黄的茎秆,在不起眼的角落给人们增加一份额外的收获。千百年来,五谷一季一季地生息繁衍,一茬一茬地成熟收获,孕育出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故《孟子》云: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虽然从单位热量上讲,五谷算不上最理想的食物,但其性温和、其味淡远、其生产最为经济节约,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给予更多生命以生存的权利——人类学者说,中国人拥有世界最高大的山峰、最低矮的盆地,有数不清的食用资源可供选择,但他们最终选择了营养适度但产量极高的五谷,正好印证了他们性格中那一抹最纯洁的底色:仁爱。与植物学家们一起剥开一粒谷物的种子,便可以感受到那份特有 的中国情怀: 最外层的种皮细腻而结实,主要由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组成,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较多的无机盐,它们自有独特的使用价值,或者制成饲料,或者变成绿肥,或者变成松软的填充物, 从来不会被轻易浪费。种皮之下的糊粉层含有较多的磷、丰富的B 族维生素与无机盐,这部分营养在加工的过程中常常汇集到糠麸中,成为穷人充饥的米粥,或是家畜优质的饲料。 最内层肥厚的胚乳或子叶是储存营养的主要部分,含有丰富的淀粉与蛋白质,外加少量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与纤维素,这种均衡的搭配,使得五谷相对于其他食物,具有低脂肪、无胆固醇、高膳食纤维、能量持久释放等特点。最后,还有谷粒顶端柔韧甜美的胚芽,其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 族维生素与维生素E,在缺少甘蔗的古代中国,自古便是制作麦芽糖的原料,即便在物质最匮乏的时代,也不忘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个甜甜的惊喜。社会学家们计算得出,迄今为止依靠农业为生的人口约 500 代, 依靠工业为生的人口约 10 代,依靠深加工食品与快餐食品为生的人口只有 2 代。我们的基因,仍旧按照以往的程序运行;我们的身体,依旧渴望着五谷质朴的芳香;谦逊儒雅的中国人,始终要回到五谷田园温暖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