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游戏与中国导演新势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2180
  • 作      者:
    丁亚平,张斌宁主编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电影与游戏结缘,成为中国导演新势力和复兴主义的代言需要更多激情、更多想象和更多、更大的拼搏精神和开拓的张力:管虎、贾樟柯、陆川、乌尔善、宁浩、滕华強、李玉、徐峥、李蔚然、王竞、韩杰、薛晓路、赵薇、金依萌、郭敬明等15位新晋导演合力展现中国导演新势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结合前文分析的陆川导演特质中,那种介于第五代和第六代中间的特殊气质来看本片的话,《南京!南京!》作为一个文本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后续创作者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一个例证性的引用。例如,在此后拍摄的、第五代大导演张艺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就再次出现了《南京!南京!》中曾出现的“妓女救国”的情节。这种互文性也同时常常引起巨大的理念争议。对妓女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伦理观念转型时的矛盾性,而在对拉贝先生的翻译官唐先生的处理上,也同样反映着中国式的伦理价值和西方文明价值体系的冲突。唐先生为了自己家庭的安危出卖了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使得很多国民党军官士兵们被枪杀,他的行为可不可以被原谅?当陆川谈到历史真实和中国人的世俗现实一面的时候,他面临的是导演的自我逻辑某些时刻是不够自足的,过于强调自我意识的结果,就是他本人的观念不能够有效地统和受众的认知空间,这当然也成为了作者导演的通病,“真实”是否可以被真实地模拟在影像空间之中?在《南京!南京!》的商业体例中,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同于《金陵十三钗》中编剧刘恒、严歌苓等人对于叙事走向的整体性影响,陆川的作品一直是以编导合一的形式出现的,这可能受到了他的父亲、著名编剧陆天明的影响。而这也就使得陆川成为了他的电影的绝对作者。通过编剧、导演和后期剪辑的“三权统一”,陆川的电影就构成了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直接表述。在他的影片中,中国的苦难表现在日军叩开教堂大门以后无数难民麻木而安静的面孔上,这些面孔中透露着纯粹弱者的气息,他们怯懦地躲闪着,被动地等待灭亡的命运。他们既表现为慷慨赴义的勇敢妓女和大义凛然的高贵教师,也表现为惊声号叫换取同情的顺子和人道主义救亡百姓的国际友人。可以说,陆川的《南京!南京!》正是包含了当年鲁迅经历的“幻灯片事件”、对待白人的“白求恩印象”,和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的杂糅,陆川引起的一波波争议同时显示了中国社会目前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多元化倾向以及其中的互相倾轧,陆川的作者身份使得他的电影中的“我”永远是他自己,而非应该承担起整个民族灾难的“国民们”。总的说来,他的“作者现象”实际上构筑了中国电影批评史上仅次于,或在某些领域更突出于张艺谋的舆论变化,这其中显现的社会思潮的变化,也将时代与个人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四、国族历史的另类追寻:对弥赛亚主义的反思
  与其说陆川喜欢标新立异,不如说他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难以自拔。当国人将汉朝追溯为汉民族支配的中华文化兴发之际的时候,陆川却依据他独特的现代主义情怀,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表现为一个回顾历史仓皇失措的垂暮老人,一个被历史和英雄们裹挟的脆弱的人质。国族历史的书写变成了一部个人史,本来是建国君王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鸿门宴》,却变成了荒腔走板、令人费解的惊悚剧。而这其中最惊悚的是,太祖刘邦的一生都活在这样的生存焦虑之中不可自拔。这又何尝不是自《寻枪》以来,陆川作品中一贯的主题?
  在有些评论者看来,“陆川的故事片创作在风骨上总体是坚决冷峻的硬派风格,但是在主题处理上有时却犹疑不定、暖昧不清,甚至会迷失在众多的细节呈现之中,这种风格与主题之间的矛盾让人难以把握。”①然而,看似复杂的陆川的“电影迷宫”,实际上如果循着陆川本人的自我言说机制,就可以清晰地找到“米诺陶迷宫”的出口。
  ……
展开
目录
绪论 游戏、电影新势力与当代中回电影的发展
一、游戏与电影
二、商业与艺术
三、被建构的个体及其媒介化
四、以本为精:青年的作用与文化互动
五、心理/叙述:基本电影的文化超越与想象
六、空间:进取性姿态与中国电影发展趋向

第一章 从冷静写实到疯癫游戏——管虎电影“变身”有术
一、坚持主观渐趋退场的冷静写实
二、寻求动漫、游戏与电影的贯通
三、日显集群优势的ACG文化产业

第二章 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论贾樟柯及其电影
一、贾樟柯的创作历程
二、电影美学风格的发展
三、贾樟柯电影的文化内蕴
四、游戏Flash与流行音乐

第三章严肃的游戏精神——陆川及其电影世界中的“四维空间”
一、《寻枪》和陆川作者身份的确立
二、理想自我及其现实困境
三、《南京!南京!》国族身份与他者视角
四、国族历史的另类追寻:对弥赛亚主义的反思
五、“玩的盛宴”——作者身份背后的游戏精神

第四章 类型意识、基于游戏的视觉系与工业标准——导演乌尔善的电影创作
一、清晰的类型意识与明确的目标定位
二、因地制宜、随类赋彩的视觉设计
三、通灵虚幻的网游风格与媒介融合理念
四、恪守工业标准与科学流程

第五章 从黑色电影到网络游戏——导演宁浩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书写
一、独特的电影品格及其精神指向
二、自成话语的电影美学形态
三、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奇观
四、新媒体时代的跨界合作

第六章 现实主义·多重化展现——导演滕华弢的电影追求
一、曲线追求导演梦
二、独特视角与社会气息
二、后现代性:游戏、网络元素的融合

第七章 思望温情的生命沈想者——李玉及其电影创作
一、影像表意寓旨:个体生命的完整与断层
二、爱与光:镜头角色中的阴性执着之美
三、艺术风格:直觉、掩藏、感性的影像空间
四、外显的人生观及佛学生死轮回意义
五、跨文化媒体传播下影像的共生性构建及游戏性探寻

第八章 用游戏的思路创作电影——导演徐峥作品的内在特性
一、话剧之“势”造就影视之“力”
二、喜剧表演中的游戏代入
二、大众文化中“接地气”的品格
四、“迷失”观影心理中的游戏性设定

第九章 游戏·商业·后现代性——李蔚然电影的创意之旅
一、创意与游戏
二、创意与商业
三、当创意遇上“山寨”与“恶搞”
四、新篇喜剧

第十章 影像传播中的现实主义特质——青年导演王竞影片创作
一、现实主义题材外衣下冷静的社会体察
二、纪实与幽默共生的个人化影像风格
三、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借鉴游戏元素的全新尝试

第十一章 在逼迫与失落中寻找希望——韩杰电影研究
一、影像的现实性与魔幻化
二、乡土想象与自我迷失
三、民族仪式与文化隐喻
四、戏梦人生与游戏

第十二章 坚守·突破·跨越——薛晓路电影研究
一、规矩、严谨的创作模式.题材、类型与叙事
二、个人化的思考与坚守:穿越消费边界的性别胜利
三、 《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网络与游戏的跨界融合

第十三章 一场梦想 一段成长——赵薇的电影创作
一、赵薇的成长之旅
二、主题与风格的定位
三、人物群像与叙事特质
四、宣传与营销策略
五、影像与游戏的互动

第十四章 乐活·童话·游戏·造梦——导演金依萌的电影创作形态
一、视觉系表述下的“乐活”美学实践
二、都市爱情童话的游戏式书写与言说
三、新媒体视域下的整合与创新

第十五章 青春·游戏·跨媒介——郭敬明电影研究
一、青春:在争议中织梦
二、游戏:《小时代》的时代文化症候
三、跨媒介:《小时代》如何谱写市场主语
四、争议与影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