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67617
  • 作      者:
    曾小霞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史记》《汉书》比较研究史;唐前《史》《汉》比较研究;唐宋《史》《汉》比较研究;明清《史》《汉》比较研究;近代《史》《汉》比较研究;《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史记》《汉书》的叙事体例;《史记》《汉书》的叙事思想;《史记》《汉书》的叙事视角;《史记》《汉书》的叙事时窄;《史记》《汉书》的叙事结构;《史记》《汉书》的叙事语言;《史记》《汉书》的叙事特色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司马迁和班固都是继承父志而撰史,但情况又有差异。司马迁是遵从父亲遗命著书,《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谈死前“执迁手而泣口:‘余先周室之太史也。……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巾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司马谈之遗嘱反复论及作史之必要,他从三个方面训示司马迁,首先是重振家学,其次是继承父志撰史扬名以显父母,再次是时代的召唤。因此,司马迁之作史是肩负其父和时代的双重期待的,这也是他后来身受宫刑而不肯轻易赴死的重要原因。
  班崮在作史动机上与司马迁有相似之处,他也是受父亲影响。班固的父亲班彪有感于《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虽有扬雄、刘歆、阳城衡、诸少孙、史孝山等人续史,但其续作“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②,于是潜心史籍,旁搜博采,作小《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班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但是班固与司马迁不同的是,班固自幼就显示出文学才华,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载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固年十三,王充见之,拊其背谓彪曰:‘此儿必记汉事。”’⑤建武三十年,班彪去世,班固从洛阳返回故乡,时年二十三岁。居丧期间,班固着手整理班彪的《<史记>后传》,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班固开始编写《汉书》,时年二十七岁。可知,班固继承父志乃出于自发自觉,不像司马迁那样受父亲郑重嘱托。
  (五)司马迁的《史记》是司马谈与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研究成果,汪高鑫说司马谈对《史记》有发凡起例之功,具体表现在:1.司马谈的功名意识和他强烈的歌颂盛世、著史留名的欲望影响了《史记》的成书。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上编《史记》《汉书》比较研究史
唐前《史》《汉》比较研究
第一节唐前“史汉优劣论”
第二节唐前文学家对《史》《汉》的学习
唐宋《史》《汉》比较研究
第一节唐代的注释与宋代的刻印
第二节视野渐广的唐宋《史》《汉》研究
第三节唐宋文学家对《史》《汉》的推崇与借鉴
明清《史》《汉》比较研究
第一节 以评点为主的明代研究
第二节以考据为主的清代研究
第三节明清文学家对《史》《汉》的推崇与学习
近代《史》《汉》比较研究
第一节继承传统的《史》《汉》研究
第二节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史》《汉》研究

下编《史记》《汉书》叙事比较研究
《史记》《汉书》的叙事体例
第一节纪传体通史与纪传体断代史
第二节《汉书》“抄袭”《史记》说
第三节《汉书》对《史记》的改造
《史记》《汉书》的叙事思想
第一节“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第二节《史记》《汉书》的虚构性叙事
《史记》《汉书》的叙事视角
第一节《史记》《汉书》中的全知视角
第二节《史记》《汉书》中的限知视角
《史记》《汉书》的叙事时窄
第一节叙事时间
第二节叙事空间
《史记》《汉书》的叙事结构
第一节整体性特征
第二节列传单篇之布局
第三节《史记》《汉书》的论赞
《史记》《汉书》的叙事语言
第一节《史记》语言之晓畅与《汉书》语言之典雅
第二节《史记》用字不避繁复与《汉书》之力求简洁
第三节《史记》多散句与《汉书》尚骈偶
《史记》《汉书》的叙事特色
第一节《史记》之借史抒情与《汉书》之含蓄内敛
第二节《史记》之“圆而神”与《汉书》之“方以智”
第三节性情之作与伦理之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