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美术尚未生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2057941
  • 作      者:
    千叶成夫著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千叶成夫,1946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成长在东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美术史学专业博士后课程毕业。1972-1974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附属美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巴黎大学博士)。2000年至今,任东京国立现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日本中部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
  《当代美术逸脱史》(晶文社,1986年)
  《美术的现在地点》(五柳书院,1990年)
  《奇迹之器德尔福特的维米尔》(五柳书院,1994年)
  个人美术批评杂志《徘徊巷》(2002年创刊发行)
  
  范钟鸣,1958年生于上海。
  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
  1986年赴日。
  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国从事艺术创作交流。
  1991年任日本东京艺术专门学校教师。
  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
  译著:《看名画的眼睛》(高阶秀尔著,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美术尚未生成》不是一本通史式的日本美术史,也不是一本日本现代美术史。正如目录所示那样,《日本美术尚未生成》是以7篇艺术家专论为核心的论著。这里的7位艺术家都是日本现代美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一位已故)。我想通过艺术家专论直接对作品进行、批评式的论述,来逼近日本现代美术的实质,而不是用形势论来谈论日本现代美术的趋势。在有关美术的言说里形势论必定只是一种“间接球”,它不可能论及到本质,因为“球门”最终只能是“作品本身”。《日本美术尚未生成》就是一种直接对准球门的尝试。当然,要直接对准球门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美术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然,这仅仅是为了便于做学术考察而作出的假设和分析构架而已,实际上它的“内容”就是指“反艺术”运动以来,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所传达或暗示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跨类美术”涵盖下的、与欧美认知方式不同的、“物派”展示出的“关系”或“空间”,也可以认为是“日本概念艺术”所展示的、由某种观念汇聚结晶而成的某种“作品”的“样态”。这就是我的新天地的“内容”。
  我想还需要再补充一点。从既有绘画、雕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差异化表现”的欲求催生了“物派”和“日本概念艺术”。它们与既有“绘画、雕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向着既有“形式”类别的外部发展,在“类别的层面”上脱离既有的形式。另外从“脱逸者”方面来讲,他们宁愿被指责为离经叛道也不愿模仿、重复已有的东西,他们热切希望创作出一些新东西,而且认为用“绘画、雕刻”等形式已无法达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这种感觉和想法是有其必然性的。本来,这种“差异化表现”的欲求如果能同时在绘画、雕刻之类“形式”的外部和内部乃至中央地带得以发挥、实践就更好了。然而,现实并不如愿。其中是有原因的。
  其原因之一就是,虽然我们引进西欧的油画和油画工具已有上百年时间,但油画还是始终没能进入到我们日本人的感觉深处,依然没能完成对我们感觉的渗透。我不能不这么说。画油画通常是把油调制成的颜料直接涂抹到画布上,或用油稀释一下再涂到画布上。这种画法便于从现实世界中把独立存在于空间里的“物体”暂时剥离出来,然后在画布这个平面空间上再现出这个“物体”,描绘出一个有层次感、有轮廓的物体幻象。对于我们日本人来说,我们很难对空间和物体作严格的区分,所以要我们像西欧画家那样使用油画的“形式”和“材料”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要我们采用与西欧画家完全不同的画法创作出新作品还尚缺经验。即便是现在,不管那些日本油画家本人是否意识到,其实他们在感觉深处仍不适应西欧绘画方式。这与能否熟练掌握油画的材料与技法是毫无关系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尽管我们在学习、模仿油画上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但离彻底掌握油画的绘画方式并能创作出全新的平面作品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也谈不上有什么传统可传承。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油画界,即使在日本的传统绘画领域里也同样如此。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所谓日本的传统绘画指的是明治以前的“日本绘画”。伴随着明治维新,我们把日本绘画传统斩断、否定掉了,在追随西欧绘画的过程中,日本绘画传统及其累积几乎丧失殆尽。我们在此体验到的日本传统绘画的断绝感与以前我们在西欧绘画上感到的隔绝感是不同的,那是一种完全断裂的感觉。
  ……
展开
目录
绪论  日本美术尚未生成
1.美术的流动化
2.美术与亚文化
3.依然执着于“美术”
4.战后之后——最近的过去

第一章 何为美术
1.物派与概念派所提示的“跨类美术”
2.“美共斗”——美术的自我批判+
3.美术的根源
4.美术的内和外
5.矛盾的美术
6.跨出步

第二章 何为雕刻
1.雕塑史概述
2.三个事件
3.对物派的再思考
4.制作与不制作

第三章 远藤利克与水
1.物派以后/后物派
2.作为原点的水
3.在故事和水的另一边
4.沉重与暗黑
5.所谓四大要素的根源
6.不求中心点的向心性
7.另一边的喧闹之声
8.在看得见与看不见之间
9.以造型之名存在的气场

第四章 户谷成雄与森林
1.从吉本隆明的“雕刻之不可理解性”谈起
2.通向“我的雕刻”的入口
3.视线和庞贝的人形
4.从“庞贝”到“森林”
5.薄薄的森林厚度
6.为了改变看

第五章 绘画——西欧的诱惑
第六章 这个列岛的绘画
第七章 堀浩哉——开放绘画
第八章 中村一美——绘画与绘画之间
第九章 草间弥生与田中敦子——当女人超越绘画的时候
第十章 川俣正——向外开放创作
结语21世纪的美术——克服停滞
后记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