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3669
  • 作      者:
    陈林侠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林侠,四川江油人,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等六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多篇论文,曾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科研威果三等奖、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三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中国类型电影的知识结构及其跨文化比较》、《从小说到电影:影视改编的综合研究》等3部专著,并参与编写《港澳台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文学写作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等多部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电影等大众叙事媒介在建构二十一世纪中国形象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它始终处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的双重语境,所建构的国家形象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以电影等大众叙事媒介的消费活动中,它已从一个宏观的政治命题变成了微观的生活状态,因而明显不同于大众新闻媒介所勾勒的国家形象,其构成素材出现“非政治性”、“有限性”以及与现实错位的“差异性”等特征。不仅如此,叙事既是审美活动,也是认知活动、交流活动,本身的论证力量以及渗透其中的文化逻辑使得电影等大众叙事媒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特殊性。更加之电影媒介具备的丰富而完整的视听语言,能够在视听愉悦之中悄然抵消硬性的政治因素,给国家形象的新世纪塑造带来契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构建国家形象的个体性
  认知与广义论证
  与大众新闻媒介在零散的信息积累中逐渐形成国家形象不同,电影等大众叙事媒介是在一个完整的文本空间内,用一系列虚拟事件积极有效地组建一个“不可见”的国家形象。文本的封闭、情节起伏跌宕、情感动人以及人物命运的安排,使得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极具感染力。这一切都源于叙事的审美力量。
  但是,随着经典叙事学演进到后经典叙事学,叙事得到了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叙事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出现了认知、满足、交流等多种无关于审美的功能。据赫尔曼介绍,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中的叙事,除了事件的组织与安排以及如何叙述才能达到的可叙述性(tcllabjlity)等美学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正成为与认知相关的众多跨学科研究的中心,并与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智能、语言学、文化、认知等互为研究语境。①在后经典叙事学中,叙事成为一种人们交流、意义传播的重要方式,无处不在的普遍性强化了它在人类沟通中的核心地位。②可以说,大众叙事媒介与大众新闻媒介具有认知、传播、交流等相同的功能。
  叙事成为信息传播过程,前提在于它不只是审美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认知活动。①众所周知,认知活动需要借助或物质或精神的媒介,叙事显然属于后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认知、理解和表达复杂社会实践与经验的重要路径。人们通过叙事这一特殊的路径产生崭新的意义认知。在这个前提下,欣赏故事也是意义、信息的传播过程。叙事之所以是认知活动,原因在于:首先,任何故事都内置了一个抽象的认知模式、价值标准与观念结构,只有具有这个内置的结构模式,才会产生叙事活动,相应地,叙事活动就是使用这种结构模式认知世界、重构世界的过程。因此,在格雷姆.特纳看来,世界就是以故事的形态呈现出来。②其次,故事是一个文字、语言、声音、影像等符号媒介构成的话语体系,叙事即是使用媒介符号的一种话语实践。人们在这种话语实践中既获得了媒介语言的使用规律与策略,也因媒介语言的成熟与完善,深化了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形成特殊的个性表达。再次,故事作为一个已完成的意义单元,凝聚丁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够在人们的认知活动、意义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事提供知识、背景等信息,成为间接认知世界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自己的角度切人并使用故事,使之成为佐证自身观点的素材;借用故事的内容阐释自己的立场;用故事解释未经历的想象性情境,等等。如上文提及的新世纪古装大片,编导们存在着固定的中西对立的认知模式及其观念结构,从西方人性论来认知中国古代社会与日常生活,以西方的文化价值批判古代中国,有意无意地形成负面的中国形象。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国家形象的定义及其研究述评
二、全球化、电影媒介与目前国家形象建构的缺陷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跨文化背景下电影媒介中的国家形象
第一节  国家形象概念、电影媒介及其大众叙事媒介
第二节  构建国家形象的个体性认知与广义论证
第三节  构建国家形象的文化逻辑及其功能
第四节  当下构建国家形象理论的可能性演进
第二章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海外现状及其竞争
第一节  北美市场中国电影的现状及其市场逻辑
第二节  法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及其国际竞争力: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印度电影的国家形象及其国际竞争力: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韩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及其国际竞争力: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化与国家形象
第一节  电影产业与文化原创力
第二节  电影产业的资本形态及其国家形象的构建
第三节  电影产业重组的三种“跨地性”经验
第四章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文化形象及其冲突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文化冲突:“消费政治”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文化冲突:“贬儒扬佛”
第三节  中国电影的文化冲突:“家国分离”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文化冲突:“性别畸变”
第五章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类型电影的国家形象
第一节  古装大片的国家形象危机
第二节  政治电影的国家形象消费
第三节  灾难电影的国家形象缺席
第四节  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冲突
第六章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策略
第一节  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产业
第二节  文化外交与传播意识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辩证思路
第四节  差异政治与文化立场
结语  中国电影构建国家形象的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