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900158
  • 作      者:
    (美)约翰·齐默尔曼·鲍尔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齐默尔曼·鲍尔斯(1913~1993年),医学博士,理学博士,人文学博士,1965年至1980年担任梅两基金会主席,曾任犹他大学教授,在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工作过,出版过大量关于东方医学的书籍,包括《20世纪中国的科学和医学》《日本医学教育》和《封建日本里的西方医疗先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有关北京协和医学院历史及其对中国现代医学影响的研究颇为丰富,不过较早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一部是福梅龄(MaryE.Ferguson)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另一部则是《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百年译丛: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这两本专著恰好形成一种互补,前者主要关注的是机构与管理,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百年译丛: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则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作者为撰写《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百年译丛: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花费了23年的时间,采访了50多位当事人,包括基金会的管理者、协和医学院的教师与毕业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文献,系统地、全方位地扫描了协和医学院从设想到创办、从学术研究到临床医疗、从发展公共卫生到推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不过,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有办学者理念差异上的交锋,也面临行政管理上的危机,还有遭受到更为严重的日军入侵的破坏。协和医学院的辉煌与荣光、曲折与彷徨,作者娓娓道来,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与此同时,字里行间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化之间如何交流、理解、融合的深刻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有关北京协和医学院历史及其对中国现代医学影响的研究颇为丰富,不过较早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一部是福梅龄(MaryE.Furguson)的《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另一部则是本书。
  作者为撰写本书花费了23年的时间,采访了50多位当事人,包括基金会的管理者、协和医学院的教师与毕业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文献,系统地、全方位地扫描了协和医学院从设想到创办、从学术研究到临床医疗、从发展公共卫生到推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
  协和医学院的辉煌与荣光、曲折与彷徨,作者娓娓道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与此同时,字里行间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化之间如何交流、理解、融合的深刻思考。
  ——张大庆
  
  ★1914年,两根70英尺长的旗杆被人风吹到,中国人的传统认为这寓意着要改朝换代了。真被他们说对了。一‘年之后,协和医学堂的土地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地产。该基金会开办的教育项目为中同的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约翰·齐默尔曼·鲍尔斯
展开
精彩书摘
  另外,王国栋最早提倡在妇科病人中使用腰椎麻醉,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他知道)自己手下那些住院医,将来可能要在没有合适的麻醉情况下进行手术。
  令王国栋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女住院医生——林巧稚(协和1929届)。林巧稚杰出的医学生涯开始于中华民国,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达到顶峰。现在,她被认为是医学领域的女英雄。用林巧稚的学生徐星安(协和1933届,非常成功的香港妇产科医生)的话说——“林巧稚非常聪明,很受欢迎,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医生——尽管身材不高。”①林巧稚还是一位很自信的女士。除了她突出的临床能力外,另一个让她备受欢迎的原因是:中国妇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更加喜欢女性妇产科医生。不仅中国患者喜欢她,1950年前在北京的美国妇女都很清楚地记得林巧稚。林大夫是她们的首选,因为她做事有效率,善解人意,对患者很好。
  1931年11月,王国栋离开协和,他的职位由王逸慧接任。当时,王逸慧刚从霍普金斯学成归国。
  王国栋被任命为齐鲁医学院的妇产科教授。在那里,他突出的领导能力很快得到认可,继而被任命为院长。1938年11月,王国栋接受了香港大学妇产科主任的职位。在那里,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研究的文章。相比中国北方,这两种疾病在南方更加常见。
  王国栋回忆:他有过两次圣诞节时学校被日本人“占领”的经历:一次是1937年在齐鲁医学院,另一次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时的香港大学。为香港大学医学生举行了两次“地下”毕业仪式后,王国栋催促其他学生逃到自由的中国(译注:指抗战期间的大后方)以继续学业。1942年2月,他决定自己也去大后方教学。他的学生找到一个向导,带领他从九龙到重庆。一个女医学生带着他从香港岛去往会合点。王国栋压低帽檐,竖起衣领,在严密看守天星渡轮的日本兵眼皮底下溜过,到达九龙。他跟着那个学生,直到学生朝路边的一个人颔首时,王国栋才知道她在暗示那个人就是向导。王国栋和向导算好晚上哨兵换岗的时间,顺利通过了日本在新界机场的主要哨岗。通过乘货车、舢板、火车、公交车和步行,总算安全逃到了重庆。
  最让王国栋担心的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香港大学350名学生,包括150名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业。他们转移到重庆继续学习。由于从亚热带的香港匆忙逃离,他们没有带足御寒衣物,以应对中国西部冬天的严寒。王国栋说服英国大使馆筹资,为学生们购置简单的农民棉衣。
  1944年,王国栋被派遣到伦敦,训练军队医生,为可能进攻香港的英国军队服务。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两颗原子弹,使得英军进攻不再必要。在日本投降后3天,王国栋作为医疗服务的代理负责人回到香港。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西方医学来到古老的北京
第2章 医学与传教
第3章 第一次中国医学考察团
第4章 第二次中国医学考察团
第5章 开办医预科
第6章 开办医学院
第7章 黄金时代:1921~1931
第8章 黄金年代:基础医学
第9章 黄金年代:临床医学
第10章 逆境中追求卓越:1931~1941
第11章 协和护校
第12章 领导新中国的卫生事业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从纽约到北京——《中国宫殿里的西方医学》译后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