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情志思虑过度,则会损害健康,甚至引起疾病。《易传》基于阴阳消长转化系天地之道的理论,把万物的运动看作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循环运动畅通无阻,万物方能正常生化。春夏秋冬为天地间最重要的循环,四时节气的递嬗决定万物的生生不已。《内经》认为,气血沿经脉绕行周身,卫气在脉外,营气在脉中。卫气执行抗御病邪的职能,营气把脾胃所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所以气血循环畅通是各项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气血的通与不通是划分生理与病理的分界。《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气脉常通”乃是健康长寿的秘要。
《周易》作为占筮书,意在预测吉凶,使人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系辞》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内经》中,则强调“治未病”的理论,“治未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要防患于未然,体现了防重于治的精神。关于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防止病势发展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指出人体患病,会由浅人深,由轻至重。故治疗愈早愈好,而且应当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在病情深入之前,先安可能受邪之地,以防止病情蔓延。
《易经》认为,五行有“生数”和“成数”,生数系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数分别加五,即为五行之成数。水为六,火为七,木为八,金为九,土为十。后又将五行生成数按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布局绘制成图,并认定为“河图”。《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草木”“其数八”;“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其类火”“其数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