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机制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方拥有信息量不同。因为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某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拥有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特别对市场经济活动而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中国画市场是一个信息极为不对称的市场,作品的欣赏、鉴别、品质判断等问题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通常情况下,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如果卖家是画家本身,那么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出售的作品创作时状态是否不错,目的是否单纯,是否是自己的精品;如果卖家是画廊或代理商等中介,那么他们也很清楚进货时是什么价格,真假有多大把握或者推销时自己制造了多少水分,等等。所以,中国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出现问题,具体而言即代理人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和严重的逆向选择。
所谓代理人问题,是指代理人并不总是为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事,很多情况下,代理人的决策是尽可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什么说卖家是代理人呢?因为中国画市场中的卖家拥有买家没有的信息优势.卖家可以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于是,在看似自愿公平的表象下面,交易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在进行信息博弈。在这样的交易关系中,占有信息的一方将作品进价以外的信息变现为信息租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正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付出成本。信息不对称实际上可以被看做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生产信息投入成本,因此势必会出现投入成本差异,卖家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是为了补偿先前自己付出的信息成本。如果是合理补偿,不会影响效率、公正性等交易原则。如果代理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不能坚持原则,有意识地误导消费者,长期下去对市场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堪设想。
由于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比如,某画家和画商签订了供货的合同要出售一批作品。但是,该画家同时还和其他画商签订了供货合同,庞大的数量需求使他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每张作品。于是,画家完全有可能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交给画商,而画商则可能因种种缘故未能判断出作品的好坏,结果就因画家的道德问题而蒙受损失。有时候,某些名声很大的画家甚至会发展到批量复制自己作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简直是人品和画品同时沦丧。至于交易时作品的真伪问题,更是道德风险的集中体现。很多鉴定专家不能很好地坚持职业操守,或者出于各种人情世故,违心地做出鉴定结论蒙蔽消费者。这一点在以后的论述中会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说了。拍卖公司的交易相对透明公正,但也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比如某些拍卖公司为了达到理想的总成交额,达到轰动效应和宣传效果,会虚假创造拍卖价和成交纪录。个别拍卖公司还会通过媒体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再举个例子,有些卖家可能通常情况下不会去坑人,但难保自己被人设计了,一时打眼买了假货,怎么办?价格不高有时就认了,假如偏偏上了个大当,损失惨重,于是产生出手赝品的念头也在情理之中。
代理人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严重后果,就是导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简单地说,即由于市场信誉太差,好的贵的东西无人问津。例如,画商可能把一些赝品次品拿来充当真品精品出售,而买家因为专业知识不足极易上当受骗。久而久之,买家会认为市场上没有真品,只有冒牌货泛滥,最终导致好东西没人敢买。目前,这种逆向选择的现象在中国画市场已经出现了。
中国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如此普遍,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再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中国画交易机制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我们知道,中国画本身的价值判定就存在着模糊性复杂性;画家行为也有道德风险;形形色色的交易中介形态在信息的完备与对称程度方面各有不同;艺术品消费和投资者等各种参与人员的行为动机各有差异,存在着非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交易机制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不透明。简言之,中国画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中介环节和因素,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结构并造就了中国画市场复杂的交易机制。交易机制复杂,就会产生高昂的交易费,既包括买方需要支付的信息成本,如鉴别真伪的信息成本,支付画廊和拍卖行的佣金;也包括卖方需要支付的市场推广和营销费用,还有艺术品交易的相关税收等费用。此外,中国画市场参与者中的很多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市场交易出现很多噪音,也抬高了交易费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