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取素材,刻画主题精炼之美
由于电视纪录片并不是单纯按照事先谋划好的内容去拍摄,实际操作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客观现实的突发状况,创作者自身的灵感涌现,影像记录的转瞬即逝,决定了跟拍、抓拍、抢拍、等拍手法的大量使用,并且还有大量同期声。到了后期制作时,创作者可能面对的是成堆的素材,而电视纪录片的素材与成片比例仅仅只是10:1、30:1甚至50:1,所以素材的选择对于主题的刻画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上海国际电视节上获奖的以色列纪录片《检查站》,创作者在加沙边界的一个以色列军人检查站定点拍摄了两年多的时间,镜头记录下了通过检查站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而在后期制作中,创作者巧妙筛选出十几个典型,将生动鲜活、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连贯起来,烘托出巴以冲突之下百姓生存状态的主题,显得精炼而深刻。
反之,素材选择不好,容易丢失掉作品的主题意义。例如一部表现告别原始榨油方式的纪录片,选择的素材中有一段是男主人公跳进水缸里洗澡,前面的内容是茶馆中的热闹场景,后面的段落是主人公坐在茶馆里,内容本身的连续性被硬生生地割裂了,并且与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多大关联,如果只是想用洗澡的镜头表现生活的落后,那未免不够典型,也过于牵强。这里的素材选择就没能很好地刻画出主题,反而显得冗长多余,观众很可能产生这样的困惑:作品到底是要讲什么?它想表达什么主题?因此,素材的选择应当要有关联性和典型性,即使内容迥异,但联系起来可以烘托出一个精炼深刻的主题。选择不是多多益善才好,而是要掌握取舍的技巧。
创作者在择取素材时,主题可能还没有最终确定,但这并不能成为随意发挥的借口。创作者心中应当形成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有选择的标准和原则,使得素材能够承载一定的意义和用途。择取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整理逻辑的过程,创作者对主题的感知会变得越来越强烈,素材自然就能紧扣主题,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例如获得第二十一届“金鹰奖”的纪录片《老镜子》,讲述的是一位红军战士的妻子等候丈夫七十年的故事。作品选取了两个非常独特的素材:一个是主人公的丈夫参加红军临行前送给了她一个礼物:小镜子,主人公天天对着镜子梳妆等待丈夫归来,七十年的守候,黑发红颜的少女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另一个是县剧团根据这个题材排练了一出歌剧,女主演胸前挂着的手机不断出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