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兰陵文化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74278
  • 作      者:
    颜炳罡,王晓军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在战国时代,兰陵与稷下齐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有“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之说。
  两汉至南北朝,这里经师文人辈出,将兰陵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隋唐以下,兰陵文化虽时盛时衰,但它一直作为文化明珠镶嵌在鲁南苏北大地上。《兰陵文化通论》对兰陵文化的内涵、渊源以及历史沿革作了系统的陈述与说明,对兰陵文化的特点、兰陵文化与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之关系及其在中华文化变迁中的地位做了客观衡定,对兰陵经学、兰陵子学、兰陵文学以及荀子、颜之推、鲍照、何逊、何承天、兰陵萧氏、徐陵、萧颖士、王鼎钧等等对兰陵文化的贡献一一做出说明。《兰陵文化通论》作者颜炳罡、王晓军本着客观、理性之态度,对兰陵文化的利弊得失、兰陵文化衰微之原因以及再兴之道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兰陵文化的学术论著,很值得一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兰陵文化是齐鲁文化这一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然而这个子系统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因为它不仅仅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吴、越、荆楚文化对它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在春秋战国时代,兰陵是四战之地,吴越北上争霸,楚国力量北扩,这里是必经之地。吴王夫差七年,与齐战于艾陵(今泰安),大败齐国,至鄫,召鲁哀公而征百牢,季康子派子贡为使,才化解了这次外交上的尴尬。吴国一直北上与齐争霸,长期驻军齐鲁之南,次室邑(兰陵)作为鲁国的南方重镇,这一区域不能不受到吴文化的影响。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越国势力大振,公元前468年越人乘机北上,将国都迁到山东南部,次室邑(兰陵)又不能不染上越文化的色彩。后来楚国强大,占领大片齐鲁等国的国土,公元前261年,次室邑(兰陵)为楚国所占,成为楚国一部分。楚人在这里设县,始有兰陵之名。由此可见,吴、越、楚等国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对兰陵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兰陵文化是齐鲁文化与吴、越、楚文化的结晶品。如果说齐鲁文化代表着黄河文化,而吴越文化和楚文化代表着长江文化的话,那么可以说兰陵文化自先秦时代起就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兰陵仍然设县,为县治所。南北文化的融合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停止。兰陵处于中国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过渡带上,而中国文化无论自北向南运动,还是由南向北运动这里都是必经之地,成为南北文化融合的典型区域。
  在王莽新朝向东汉过渡时期,兰陵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同的军事势力都曾在这一区域横刀立马,相互厮杀。东汉末年,曹操以为父曹嵩复仇为名,东征徐州。“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魏武本纪》)。
  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士族为避战乱而纷纷南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公元307~313年)南渡。兰陵萧氏、何氏、鲍氏,琅琊王氏、颜氏也。必空之实,故俄而得以空耶……愚者不睹其理,唯见其有。”①宗炳指出,佛家不是说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万事万物都是空无。垂荫之大树、美轮美奂之大厦,虽由因缘和合而成,但可以称之为有,因此也可叫它为有谛;但从本性上讲却是空无,故而又可称之为无谛。他戏弄地说,愚昧的人看不懂这个道理,只看到“有”,不知道其本性的“空”。
  何承天力驳宗炳的观点。他辩难说:“如论云:当其盛有之时,已有必空之实。然则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矣。令空有未殊,而贤愚异称何哉?昔之所谓道者,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智怡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②何承天利用宗炳的逻辑推理,批判宗炳学说。宗炳认为,当万物繁盛存在之时,其本性即“空”,有空有二重性。这就是说万物既“常有”,又“空无”,“空无”和万物是一回事了。如果“空无”和“常有”是一回事,那么你为什么还有“贤能”和“愚昧”的不同称呼呢?岂不自相矛盾。吾儒之“道”,已经将有与无说得非常透彻了。于“形”为无形,于事为无事,处有若无,恬漠冲粹,养智怡神。让人看开纷繁复杂的事,陶冶人的精神、修养人的品德。而像你们佛家,贪欲还没有消除,却大讲“空无”,忽悠世人,以“宿缘”即轮回报恐吓世人呢!
  何承天在刘宋时代,在佛教行将泛滥之时,以儒家信徒的身份,挺身而出,号召读书人不要为外来的佛教所迷惑,而辜负先圣之教,忘记了建功立业、泽被万世的历史使命。何承天在《重答颜永嘉》书中说:“处者弘日新之业。仕者敷先王之教,诚著明君,泽被万物……何必陋积善之延祚,希无验于来世,生背当年之真欢,徒疲役而靡归。”③这是何承天的批判佛教流行的真正缘由。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兰陵文化的渊源
一、兰陵与古鄫文化
二、兰陵与古郯文化
三、兰陵与齐鲁文化
四、兰陵与苍山文化

第二章 兰陵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兰陵之名由来
二、兰陵的历史变迁
三、兰陵置县与兰陵文化之形成
四、荀子与兰陵文化
五、兰陵文化之昌盛
六、兰陵文化之衰退
七、兰陵文化之复苏

第三章 兰陵文化的特点
一、融会南北综合创新
二、多善为学才俊荟萃
三、惜情重义民风剽悍
四、崇尚俭朴礼仪繁丰

第四章 兰陵子学
一、曾子的孝道思想
二、荀子集诸子学之大成
三、何承天哲学思想
四、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第五章 兰陵经学略说
一、诗学流传
二、书学流传
三、礼学流传
四、春秋学流传
五、易学流传

第六章 兰陵文学
一、荀子与兰陵文学
二、鲍照的文学成就
三、何逊的文学成就
四、徐陵的诗文成就
五、兰陵萧氏与齐梁文学
六、萧颖士与古文复兴
七、贾仲明与戏曲艺术
八、《金瓶梅》与兰陵笑笑生
九、王思玷:划过夜空的文学慧星
十、王鼎钧:华人世界的散文巨擘

第七章 兰陵文化名人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名人
二、两汉至隋唐时期的文化名人
三、宋元明清的兰陵文化名人
四、兰陵现代名人

第八章 名胜古迹考略
一、古邑考略
二、古墓考
三、古庙、古寺、书院考

附录一 兰陵文化著述存目
附录二 兰陵地区古迹名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