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505643
  • 作      者:
    季羡林著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季羡林《留德日记》首次曝光
  名校经历、出国留学、回国就业,全景展现季羡林一生的奋斗
  季老之子季承授权 纪念版
展开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具有励志意义的人生独白。季先生的求学与就业经历,对当下的青年读者来说,是一部非常合时宜的励志作品。他从山东一个穷困的山村走出来,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虽时隔多年,然而他考上名校(清华大学),出国留学(赴德),后回国求职(于北大任教),这一段时间的人生轨迹,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正在走的路。《我的路》是季羡林先生“致青春”的一本书。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希望这位勤奋的老知识分子、老留学生在向各位青年读者分享自己这段“人生路”,能感染和指引更多的人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路,真实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他从一个也曾叛逆的贫穷少年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没有显赫的身世或辉煌的背景,也曾迷惘孤独,也曾雄心壮志,一生坎坎坷坷而又多姿多彩。
  季羡林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我的路》以季羡林先生的成长为时间脉络,从中小学、大学、留学、就业等多个阶段,从“民国”到“二战”,从“乡村”到“欧洲”,名校、出国、求职、语言学习、人生思考……全景展现其独特的人生经历。除《清华园日记》外,本书还有《留德日记》首次曝光。

展开
精彩书摘

  转入新育小学
  然而,世事多变,风云突起,为了一件没有法子说是大是小的、说起来简直是滑稽的事儿,我离开了一师附小,转了学。原来,当时已是“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而一师校长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来响应,改文言为白话。忘记了是哪个书局出版的国文教科书中选了一篇名传世界的童话“阿拉伯的骆驼”,内容讲的是:在沙漠大风暴中,主人躲进自己搭起来的帐篷,而把骆驼留在帐外。骆驼忍受不住风沙之苦,哀告主人说:“只让我把头放在帐篷里行不行?”主人答应了。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把前身放进去行不行?”主人又答应了。又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全身都进去行不行?”主人答应后,自己却被骆驼挤出了帐篷。童话的意义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篇课文竟让叔父看到了。他大为惊诧,高声说:“骆驼怎么能说话呢?荒唐!荒唐!转学!转学!”
  于是我立即转了学。从此一师附小只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我从一师附小转学出来,转到了新育小学,时间是在1920年,我九岁。我同一位长我两岁的亲戚同来报名。面试时我认识了一个“骡”字,定在高小一班。我的亲戚不认识,便定在初小三班,少我一年。一字之差,我争取了一年。
  《清华园日记》节选
  1932年8月25日
  以前我老觉得学生生活的高贵,尤其是入了清华,简直有腚上长尾巴的神气,绝不想到结业后找职业的困难。今年暑假回家,仿佛触到一点现实似的。一方又受了大千老兄(美国留学生)找职业碰壁的刺戟--忽然醒过来了,这一醒不打紧,却出了一身冷汗。我对学生生活起了反感,因为学生(生活)在学校里求不到学问,出了校门碰壁。我看了这些摇头摆尾的先生我真觉得很可怜。
  我对学问也起了怀疑。也或者我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现在常浮现到我眼前的幻景是--我在社会上能抢到一只饭碗(不择手段)。我的书斋总弄得像个样--Easy chairs(安乐椅),玻璃书橱子,成行的洋书,白天办公,晚上看书或翻译。我的书斋或者就在东屋,一面是叔父的。婚姻问题,我以前觉得不可以马虎,现在又觉得可以马虎下去了。我时常想到故乡里的母亲。
  (补)早晨的生活同昨天差不多。午饭后访杨丙辰先生,杨先生早已进城了(刚才长之去访他来)。回来后,又忽然想到发奋读德文,并翻译点东西给杨先生去改。第一个想到的是 J.Wassermann(瓦塞尔曼),但是他的短篇小说太长。于是又读 H.lderlin 的 Ein Wort über die Iliade(《关于〈伊利亚特〉的几句话》),里面有名话:Jeder hat seine eigene Votrefflichkeit und dabeiseinen eigenen Mangel(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缺陷)。午饭前,刚同长之谈杨丙辰、徐志摩,长之说:杨先生攻击徐志摩是真性的表现,
  他捧张毓棠是假的,因为人在高傲的时候,才是真性的表现,并且人都有他的好处和坏处……他刚走了,我就读到这一句。我简直有点儿 ecstatic(欣喜若狂)了。
  杨丙辰攻击志摩,我总觉得有点偏。
  杨丙辰--忠诚,热心,说话夸大,肯帮人,没有大小长短……等等的观念。
  阅报见姚锦新(我们系同班女士,钢琴家)出洋,忽然发生了点异样的感觉。
  晚访王炳文,请他说替找的宿舍能否一定。
  忽然想到翻译 Die Entstehung von Also Sprach 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如
  是说>的诞生》),是 Nietzsche(尼采)的妹妹 Elizabeth Forster Nietzsche(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作的。据说最能了解他的。岷借去十元。
  1933年11月15日
  早晨又补考了 philology(哲学)。真讨厌,讲的四六不通而又常考,何不自知乃尔。
  过午上 German Lyric Poetry(德国抒情诗)。问了 Steinen 几个关于H?lderlin 的诗的问题。我想,以后就这样读下去,一天只读一首,必须再三细研,毫无疑问才行,只贪多而不了解也没有多大用处。
  忽然又想到下星期要考古代文学,终日在考里过生活,为考而念书呢?
  为念书而考呢?我自己也解答不了。
  《留德日记》节选
  1935年8月31日
  预备今天起程--早晨早起来,先访吴宓,稍谈即出。又同梅生、乔冠华访 Reicher,人很诚恳,替我们写了封介绍信。又访冯友兰辞行。访梅校长,要给 Bitner(比特纳)的信。因为今天是礼拜六,还要赶着进城,兑钱,找 Bitner,心里忙乱得一塌糊涂,生平还没有这样紧张过。
  十点乘小汽车同乔进城, 先到六国饭店买车票, 又到德华银行汇registrieren Mark,一汇汇了一点多钟,才出来到俄国大使馆。Bitner 先生不肯签,后来终于签了。又到哈德门里去换美金、日金,三点多才回到公寓收拾行李。访虎文,访露薇,访梅生。
  五点到车站,吃了东西。八点一刻开车--要离开祖国远行,临行时应该有动于衷,然而我却坦然。坐的二等睡车,上车大睡。
  1936年1月23日
  因为同章先生约好,今天早晨早去检查身体。睡也没能睡好,就起来了。外面还很黑,正落着很大的雪。
  八点半章先生来约我,我们同去找医生,雪还在下着。医生又让人请走了,我们只好坐等。说九点回来,一直等到九点半还没见到他的影子。好歹快十点了,才回来。
  我看样子就知道他是个流氓,满脸漆黑,鼻孔特别大,鼻子像鹰,心里非常不愉快。他只听了听肺,敲了敲腿,用手扒了扒眼,就算检查完了,连五分钟也没用。这样检查,肺病第三期也检不出来。德国也有这样荒唐医生,还不知治死多少人哩!回家吃过早点就去上课。下了课吃饭。太阳出来了。过去因为精神有点萎靡,又睡了一觉。起来到外面走了走,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下起来了。
  今天是旧历除夕,这是我在海外过的第一个旧历年。现在写日记的时候正十点钟,把中国同德国相差的八小时加上,在故乡这时候已经是早上六点钟了。我能想象到家里祭天祭祖的情形,我眼着闪动着一串串的幻影,我仿佛看到各屋里都点着灯,天井里也点着蜡,在薄暗中蜡烛的光愈显得暗淡,天上说不定还有翻着白眼的星星。我又仿佛能看到,祭祖先的桌子上摆了供,也点了辉煌的蜡烛,香烟在各处缭绕成圈,成线,袅袅地晃动。这是一幅含有无量温情的画。然而我自己却孤独地在这遥远的海天外一角小楼里忍受孤独的袭击!
  当我写完日记睡觉的时候,正是故乡的人们到处跑着拜年,说“见面发财”的时候,我希望能得到一个从故乡飘来的美的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懵懂小时代
开始认字
进入一师附小
转入新育小学
新育小学的教员和职员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看杀人
国文竞赛
一次失败的“造反”
偷看小说
进入正谊中学
我的几个老师
在济南高中
荣誉感继续作美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第二章  逐梦清华园
记北大一九三〇年入学考试
报考邮政局
考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
《清华园日记》节选
梦萦水木清华
世纪清华

第三章  负笈德意志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两年生活
章用一家
汉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一家
优胜记略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别哥廷根
《留德日记》节选
赴瑞士
同使馆的斗争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船上生活
从西贡到香港
梦萦未名湖
回到祖国
思想斗争
终于找到了学术上的出路
眼前充满光明
陷入会议的漩涡
梦萦未名湖
《牛棚杂忆》节选
我和北大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

第四章  我的这些年
重返哥廷根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芝兰之室
我和外国文学
论博士
论教授
《我的学术总结》节选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当时只道是寻常
九三述怀

后记: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