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奏折和朱批谕旨是奏折制度的必备成分,那么,奏折的收发传递和保密等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施行,则标志着清朝奏折制度的正式确立并逐步得到完善。
奏折的作用和影响
奏折制度的确立,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因为这种奏折是秘密进行的,除具奏人外,只有皇帝和极个别军机大臣和章京看得到,而有权具奏者又多达千人以上,于是在直省督抚与司道之间,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之间,除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无异使君主的耳目遍布京内外。中央部院和地方上的公私事件和人际关系,无论巨细,皇帝都可以从奏折中直接了解到。皇帝于是借助奏折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排斥异己,使清朝中后期的政治带上了明显的“奏折政治’的特色。
第二,奏折制度的确立,使皇权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明朝的皇权虽说也较重,但明中叶内阁制度形成以后,由于内阁大学士握有“票拟”权,也就能行使部分宰辅权力,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影响皇帝对政务的决策。清初有议政王大臣会议,也会分散皇帝的一部分权力。康熙设南书房和用少数人撰写密谕,目的无非是要使皇权得到扩大。但终康熙朝,清朝皇帝的权力之重似乎都没有超过明太祖朱元璋。
……
展开
——《秘书》杂志社社长 吴欢章
从书中可窥探中国古代高级秘书人物的从政经历,以及秘书对国家政治历史进程的影响。鉴古可喻今,相信该书的出版对当代秘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必将在秘书学界产生巨大的反响。
——《秘书之友》杂志社副主编 李会平
《清朝秘书政治》是眭达明先生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好看”和“有用”是其重要特点。从中了解古代秘书工作的理念与做法,取精华、去糟粕,对做好今天的秘书工作必会有所助益。
——《秘书工作》杂志社总编 李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