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史事与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091356
  • 作      者:
    沈云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沈先生治史,注重原始文件、电报、书信等一手材料,梳理事件脉络清晰,文理贯通;评点人物讲究独见,寓情于理,令历史人物有活动着的生命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沈云龙,著名历史学家,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曾任上海《国论月刊》编辑,后在台湾任东吴大学教授、台大等校特聘导师,并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主持人、文海出版社总主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史学名著丛书:民国史事与人物》为著名史学家沈云龙先生代表性著作之一。收录《民国初建与南北议和》《孙中山先生与民初政府及其影响》《民初国会之渊源及其演进》《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与价值评估》,以及有关宋教仁、汤化龙、蔡元培、黄膺白等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文章。全书行文流畅,气韵生动,通俗易懂,为学史治史人士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好读好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民国史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有关陈独秀生平的几个问题与我的看法
  我素喜研究中共早期历史及其领导人物,今天听到诸位先生讲述陈独秀的生平,使我受益不少。现在我也提出几点意见,请指教:
  第一,有关陈独秀留学日本时间及其学历问题。据香港龙门书店出版郅玉汝编著《陈独秀年谱》,说他在清末民初曾四次到过日本。第一次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东京宏文学院肄业,但是年冬,即返沪。第二次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与苏曼殊同往,同年秋,即返国。第三次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赴日,次年肄业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系采日人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之说。迄宣统元年(1909)春,他仍在东京,何时归国,则不详。第四次是民国三年(1914)夏(秋?),已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年,到民国四年春,又回沪。另王森然著《陈独秀评传》,则说他“一九○九年,留学日本,入东京英语正则学校,一九一○年,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而夏莲瑛女土著《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八年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谓:“一九○○年,他赴日本东京,先入高等师范,后转学早稻田大学。”可是我查考民国七年(1918)9月的“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在文科学长陈独秀履历一栏下,只是填的“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如以此表为准,则上述有关陈的学历诸说,俱有问题,而他先后赴日时间,似乎以郅编年谱较为翔实。
  第二,有关陈独秀的婚姻及其子女问题。据郅编年谱,说他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九岁时,与安徽霍邱高氏结婚。次年,生长子延年,又次年,生长女玉莹。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次子乔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三子松年。宣统二年(1910),在杭州西湖与高君曼女士同居,其时他在陆军小学担任历史地理教员,曾致函苏曼殊有“侵晨不报当关客,新得佳人字莫愁”之句,“佳人”殆指高君曼,其心情愉悦可知。其后,民国十六年至民国十七年(1927~1928)间,延年、乔年先后以参与共产党被捕杀,玉莹亦病死。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陈独秀被捕前,似已与高君曼分居,和其同住者,乃一管家之女佣,晚年悉由此女佣照料其起居。据陈公博《寒风集》所述,高君曼以贫病交迫,死于南京,时间可能在陈被捕后不久。
  第三,有关陈独秀早年的政治活动问题。他在初次留日时,适因维新派由唐才常领导庚子自立军一役失败后,而逃亡日本的戢元丞、秦力山、吴禄贞,与后来为世知名的亲日派章宗祥、曹汝霖等,组织励志会,他与张继曾后参加而先脱会。旋即联络叶澜、秦毓鎏、汪荣宝、蒋方震、苏曼殊、冯自由等二十余人,发起组织青年会,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是为日本留学界中革命团体之最早者(见冯自由:《革命逸史》)。返国后,集合安徽志士,组织爱国会,与蔡元培、章炳麟之上海爱国学校及《苏报》,互通整气。嗣章士钊、张继、何梅士、陈去病等,创刊《国民日日报》于上海,他亦担任文字著述。迨该报停刊,蔡元培等创办《俄事警闻》日刊,后改《警钟日报》,亦间有他的旧诗发表。光绪三十年(1904),他在芜湖与同志合办《俗话报》,并担任安徽公学教务长,时刘师培、柏文蔚、陶成章、苏曼殊等,均在该校执教。又与柏文蔚、常恒芳等另组岳王会,效法岳武穆精忠报国精神,联络安徽武备练军学生及新军中下级军官,秘密从事革命工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成立于东京,原属光复会的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遂与合并。翌年,他二次赴日,但未参加同盟会。迨辛亥革命成功,柏文蔚出任安徽都督,任陈为秘书长兼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为邓绳侯(见郅编年谱)。但北大职员履历表,填的是高等学堂校长王森然的评传,则说他任安徽教育司司长,孰为正确,俱待考。及至二次革命失败,他未与柏文蔚偕同亡命,而逃匿上海,民国三年(1914)才东渡,并未加盟中华革命党,而与章士钊、陈炯明、杨永泰、张季鸾等参加了拥戴黄兴为首的“欧事研究会”,此见之于李根源著《雪生年录》。我于民国五十五年(1966)发现此项记载时,曾告知郑学稼兄,认为甚关重要,但郅编年谱,并未提及。又据《雪生年录》云:“民国四年十月十一日,偕程颂云(潜)、熊锦帆(克武)、冷遇秋(遹)、陈独秀、林隐青(虎)、章陶严先后归上海。时谷九峰(钟秀)、杨畅卿(永泰)、欧阳骏民(振声)、张季鸾(炽章)创办《中华新报》,双十节出版。”因之,独秀返沪后,亦为《中华新报》撰述之一。郅编年谱,对此一无记述,而说陈是“春自日本返上海”,时间也是不确的。由上以观,他早年政治活动,交游甚广,比较起来,与光复会及欧事研究会关系接近,与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似有距离。
  ……
展开
目录
引言
抗战以迄胜利的中美关系
1949年以后的台美关系
民国初建与南北议和
武昌起义后和平之初探
袁世凯停战谋和之运筹
独立各省对议和之反应
南北和议之经过及其内幕
几经波折中之清帝退位与共和告成
孙中山先生与民初政府及其影响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各省代表会之组成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推举大元帅
孙中山先生当选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修正
中央各部负责人选之安排
迁就南北和议及对袁世凯之许诺
清帝退位与孙辞袁继
中山先生解职后之影响
民初国会之渊源及其演进
武昌起义后之各省都督府代表会
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与质问抵押借款
制定临时约法与临时国会之论争
临时政府与参议院之北迁
临时参议院与内阁更迭及闭会
宋教仁与民初国会
清末假立宪与民初各省代表会
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反响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临时约法
参议院民选争议与政党分野
政党内阁、超然内阁、混合内阁之争
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宋教仁
汤化龙其人其事
家世科第与赴日留学
请愿召开国会之失败
武昌起义出长民政
通电各省响应独立
确立军政府组织与筹议约法
随黄克强离鄂赴沪
民初政党之化合
宋教仁被刺与国会开幕
国会解散后出长教育
反对帝制与促袁退位
国会恢复与二度解散
敉平复辟与参加段阁
汤、梁与段之始合终离
游日悼亡诗之凄婉感人
曾慕韩日记之记载
游历美洲遇刺之死因
刘以芬论汤氏之生平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回顾与价值评估
“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的事实经过
“六三”风潮扩大与政府接受要求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评价
有关陈独秀生平的几个问题与我的看法
有关蔡元培生平的几项补充
蔡元培与光复会的渊源
蔡元培与林纾的论争
蔡元培停止祀孔的反响
蔡元培变更教育制度及晚年政治活动
陈炯明叛变与联俄容共的由来
陈炯明的拥孙与叛孙
马林游说国共合作与孙越宣言
中山先生返粤与检举鲍、陈阴谋
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
邓泽如、张继、谢持之弹劾共产党
中山先生北上逝世后之国共斗争
有关陈炯明叛孙的资料
孙、蒋两公对陈之期待与论评
陈免职后蒋公规劝之原函
粤军将领联请孙公下野之通电
吴敬恒调停孙陈复合之往来函件
章炳麟为陈所撰墓志铭及挽联
梁任公与曾慕韩
孙中山先生北上逝世与奉安大典
应邀北上与中止游俄
绕道日本赴津访晤张作霖
扶病入京患肝癌不治逝世
梁启超吊唁受窘与移灵社稷坛盛况
段祺瑞未莅公祭与李烈钧致答谢词
苏联政府赠棺与权厝西山碧云寺
筹备安葬紫金山与北上迎榇
灵榇奉移南下至宁之实况
奉安大典告成 英灵永垂不朽
林森、邹鲁、谢持与西山会议
西山会议与成立上海中央党部
广州召开二全代会惩戒西山会议派
西山会议派举行二全代会于上海
北伐、清党与宁汉分裂
宁、沪合作与武汉清党
统一党务与西山会议派之终结
1927年北京搜查俄使馆之经过
搜查之动机及其实况
搜查后之中俄交涉与全面清党
捕获共产党首领李大钊等之处刑
有关李大钊身后子女之悬疑
从历史观点看张作霖的成败得失
从武汉分共到广州起义
武汉和平分共之由来
叶、贺领导南昌起义之经过
宁、汉、沪合作之酝酿
成立特别委员会与汪之引退
南京西征讨唐与广州张黄事变
“一一·二二”惨案与上海会议
共产党广州起义
绝俄清共、查办张黄及汪之出国
扩大会议之由来及经过
派系恩怨与地方动乱之结合
扩大会议之酝酿及其波折
扩大会议成立宣言与党政措施
阎、汪会谈与东北态度
北平组府之经过与佚闻
东北军入关结束南北纷争
扩大会议之成果及其影响
“九一八”事变的回顾
张学良统治东北及不抵抗之由来
王正廷“革命外交”之误国
声诉国联与避免直接交涉之失策
国难严重声中兄弟阋墙之争
沈阳事变的副产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满洲国”
广州非常会议的分裂与宁粤沪四全代会的合作
胡汉民辞职幽居汤山的经过
四监委弹劾案与宁粤电报战
非常会议组府与南京释胡赴沪
上海和平会议与分别举行四全代会
蒋主席下野与宁粤沪三方合作
国难会议之回顾
召集国难会议之由来
国难会议会员之征聘
会员属类之分析
舆论界及被邀会员之反应
取消召集国难会议之提议与反响
平津沪多数会员之拒不出席
国难会议的六日间
张道藩之报告与《大公报》之论驳
蒋廷黻之独特见解
国民代表大会迟迟其来
黄膺白——一位失败的爱国主义者
政治方面在朝时少在野时多,长才未展
军事方面功成不居,决不私军队于一己
党务方面虽未归队,对党的制度与组织仍多所建议
外交方面对日周旋忍辱负重备受疑谤
国民参政会之由来及其成果
民初国会兴废与战时民意机构
从国防参议会到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的产生方式及其组织要点
团结党外人士与成立省级民意机构
国民参政会的功能与促进民主宪政
抗战前后国共商谈的历史教训
共军北上陕北与要求国共商谈
国共初步商谈与“共赴国难宣言”
抗战期间国共叠次商谈经过与美国之介入
抗战胜利后等于废纸的国共“双十会谈纪要”
政治协商会议的面面观
政协召开的由来及其成员分析
一切反动派居然都是座上客
蒋主席坦诚致辞与十次大会概述
五项协议、一场噩梦
北伐统一五十周年纪念
广州誓师北伐
击败吴、孙底定东南与清党分共
宁汉分裂、蒋公下野与北伐中挫
龙潭大捷与宁汉合作后之纷扰
蒋公再起完成北伐统一大业
维护北伐成果之蒋段往来函牍
裁兵编遣——北伐统一之后遗症
近四十年来中美关系的检讨
结语
三个中俄友好同盟条约的历史教训
李鸿章与微德订结的《中俄友好同盟条约》
民初帝俄·苏俄对华的一贯侵略
王世杰与莫洛托夫订结的《中俄友好同盟条约》
周恩来与维辛斯基订结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我对纂修中华民国史的看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