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独秀生平的几个问题与我的看法
我素喜研究中共早期历史及其领导人物,今天听到诸位先生讲述陈独秀的生平,使我受益不少。现在我也提出几点意见,请指教:
第一,有关陈独秀留学日本时间及其学历问题。据香港龙门书店出版郅玉汝编著《陈独秀年谱》,说他在清末民初曾四次到过日本。第一次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东京宏文学院肄业,但是年冬,即返沪。第二次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与苏曼殊同往,同年秋,即返国。第三次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赴日,次年肄业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系采日人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之说。迄宣统元年(1909)春,他仍在东京,何时归国,则不详。第四次是民国三年(1914)夏(秋?),已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年,到民国四年春,又回沪。另王森然著《陈独秀评传》,则说他“一九○九年,留学日本,入东京英语正则学校,一九一○年,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而夏莲瑛女土著《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八年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谓:“一九○○年,他赴日本东京,先入高等师范,后转学早稻田大学。”可是我查考民国七年(1918)9月的“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在文科学长陈独秀履历一栏下,只是填的“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如以此表为准,则上述有关陈的学历诸说,俱有问题,而他先后赴日时间,似乎以郅编年谱较为翔实。
第二,有关陈独秀的婚姻及其子女问题。据郅编年谱,说他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九岁时,与安徽霍邱高氏结婚。次年,生长子延年,又次年,生长女玉莹。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次子乔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三子松年。宣统二年(1910),在杭州西湖与高君曼女士同居,其时他在陆军小学担任历史地理教员,曾致函苏曼殊有“侵晨不报当关客,新得佳人字莫愁”之句,“佳人”殆指高君曼,其心情愉悦可知。其后,民国十六年至民国十七年(1927~1928)间,延年、乔年先后以参与共产党被捕杀,玉莹亦病死。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陈独秀被捕前,似已与高君曼分居,和其同住者,乃一管家之女佣,晚年悉由此女佣照料其起居。据陈公博《寒风集》所述,高君曼以贫病交迫,死于南京,时间可能在陈被捕后不久。
第三,有关陈独秀早年的政治活动问题。他在初次留日时,适因维新派由唐才常领导庚子自立军一役失败后,而逃亡日本的戢元丞、秦力山、吴禄贞,与后来为世知名的亲日派章宗祥、曹汝霖等,组织励志会,他与张继曾后参加而先脱会。旋即联络叶澜、秦毓鎏、汪荣宝、蒋方震、苏曼殊、冯自由等二十余人,发起组织青年会,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是为日本留学界中革命团体之最早者(见冯自由:《革命逸史》)。返国后,集合安徽志士,组织爱国会,与蔡元培、章炳麟之上海爱国学校及《苏报》,互通整气。嗣章士钊、张继、何梅士、陈去病等,创刊《国民日日报》于上海,他亦担任文字著述。迨该报停刊,蔡元培等创办《俄事警闻》日刊,后改《警钟日报》,亦间有他的旧诗发表。光绪三十年(1904),他在芜湖与同志合办《俗话报》,并担任安徽公学教务长,时刘师培、柏文蔚、陶成章、苏曼殊等,均在该校执教。又与柏文蔚、常恒芳等另组岳王会,效法岳武穆精忠报国精神,联络安徽武备练军学生及新军中下级军官,秘密从事革命工作。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成立于东京,原属光复会的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遂与合并。翌年,他二次赴日,但未参加同盟会。迨辛亥革命成功,柏文蔚出任安徽都督,任陈为秘书长兼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为邓绳侯(见郅编年谱)。但北大职员履历表,填的是高等学堂校长王森然的评传,则说他任安徽教育司司长,孰为正确,俱待考。及至二次革命失败,他未与柏文蔚偕同亡命,而逃匿上海,民国三年(1914)才东渡,并未加盟中华革命党,而与章士钊、陈炯明、杨永泰、张季鸾等参加了拥戴黄兴为首的“欧事研究会”,此见之于李根源著《雪生年录》。我于民国五十五年(1966)发现此项记载时,曾告知郑学稼兄,认为甚关重要,但郅编年谱,并未提及。又据《雪生年录》云:“民国四年十月十一日,偕程颂云(潜)、熊锦帆(克武)、冷遇秋(遹)、陈独秀、林隐青(虎)、章陶严先后归上海。时谷九峰(钟秀)、杨畅卿(永泰)、欧阳骏民(振声)、张季鸾(炽章)创办《中华新报》,双十节出版。”因之,独秀返沪后,亦为《中华新报》撰述之一。郅编年谱,对此一无记述,而说陈是“春自日本返上海”,时间也是不确的。由上以观,他早年政治活动,交游甚广,比较起来,与光复会及欧事研究会关系接近,与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似有距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