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why self-control is the engine of succes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88676
  • 作      者:
    (美)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次棉花糖实验,就能预知孩子的未来!

   缺乏自控力,再聪明的孩子都没用!自控力是比智商更重要的影响孩子一生的因素,因为再聪明的孩子也要考试,少吃一块棉花糖,好的大学任你上!

   你听了那么多版本的棉花糖实验,不如听棉花糖实验之父自己说!

   这项实验并非只针对小孩子,所有人在面对人生中的“棉花糖时刻”时都能派上用场。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及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余晓灵、时间管理与习惯养成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战隼、哈佛大学荣誉教授,畅销书《语言本能》作者史蒂芬·平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集体盛赞!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沃尔特·米歇尔

  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在人格的结构、过程和发展以及自我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十分著名。

  自1962年起,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并主持讲座长达21年,“棉花糖实验”便始于斯坦福大学附属的一所幼儿园。实验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预测出参与实验的儿童日后生活幸福与成功的相关性,使得米歇尔成为延迟满足和自我控制研究的鼻祖。

  近半个世纪,在棉花糖实验上延伸出了无数有关自我控制的研究和书籍。米歇尔因对自控力、延迟满足、意志力的研究,于1978年获颁美国心理协会临床心理学组“杰出科学贡献奖”,该奖项于1982年再度颁发给米歇尔。1983年,他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担任罗伯特·约翰逊·尼文主席一职。

展开
内容介绍

   你是否: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喜欢的物品总是念念不忘,立马就要买到手?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让珍视的伴侣濒临崩溃?减肥遥远无望,摆脱不了眼前一顿美食的诱惑?工作严重拖延,还在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快买快卖导致投资频频失利?本书告诉你: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看到第二颗棉花糖,自控便无须努力。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都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论一经报道便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棉花糖实验》是实验设计者、自控力之父沃尔特·米歇尔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明智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棉花糖实验发现二者的平均数五岁可能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未来的大致命运。《棉花糖实验》的作者米歇尔教授集50年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自控与延迟满足对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幸福的意义。它以科学心理学的证据验证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智慧:戒生定,定生慧!它不光可以指导我们培养积极阳光、蓬勃向上的孩子,也能为当下物质消费的快餐文化提供一种警醒。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棉花糖实验》是我今年读到的有价值的心理学专著,在海量的信息与建议中,其严谨缜密的学术性与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足以让我终身受益。我相信,只要用心阅读此书的读者,都会开卷有益。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经过半个世纪历练而成的《棉花糖实验》,被称为自控力养成的圣经真是名副其实。阅读本书后,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培养自控应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zui佳手段“;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自主的孩子更有优势,父母是zui好的榜样“。
  ——余晓灵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

  《棉花糖实验》记录着近50年来对自控力的研究成果。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科学的策略能帮助我们修改原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空话。
  ——战隼
  时间管理与习惯养成专家,“100天行动”发起人

  沃尔特·米歇尔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棉花糖实验》这本书会让他成为本世纪有影响力的人。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畅销书《语言本能》《心智探奇》作者

  棉花糖实验的诸多发现已经成为心理学史上zui具洞见的研究成果。《棉花糖实验》这本书将会改变你对人性的看法。
  ——丹尼尔·卡尼曼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作者
  《棉花糖实验》以迷人的笔调讲述了一则科学故事,并告诉我们,这项实验并非只针对小孩子,所有人在面对人生中的棉花糖时刻时都派得上用场。这本书不仅精彩绝伦,而且充满对生活的启发。
  ——丹尼尔·戈尔曼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经典著作《情商》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们是如何抵挡棉花糖的美味诱惑的
  当我们在 20 世纪 60 年代设计这个实验时,我们并没有记录下孩子们的表现。但在20 年后,为了记录棉花糖实验的过程以及呈现孩子们在等待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我曾经的一位博士后莫妮卡·罗德里格斯(Monica L. Rodriguez)在智利的一所公立学校内使用了隐型摄像头去拍摄5~6岁的儿童。莫妮卡采用的步骤和我们在原来的试验里所运用的步骤一样。
  “傻笑”的伊内兹
  首先出场的是伊内兹——拥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的可爱的一年级孩子, 她的表现非常认真。莫妮卡安排伊内兹坐在学校里一个很普通的实验室里的小桌子旁,伊内兹选择了奥利奥饼干作为她的奖励物。桌子上放着一个小按铃以及一个晚餐盘大小的塑料碟子,碟子的一端放着两块饼干,另一端放着一块饼干。因此,可以即刻和延迟获得的奖励物都留给了孩子,这是为了让孩子确信只要他们克服心理诱惑(愿意等待),他们就真的可以拿到奖励物,同时也是为了强化他们内心的冲突感。另外,桌子上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也没有玩具或者其他可以使他们在等待时分散注意力的有趣物品。
  在得到选项后,伊内兹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去得到两块而不是一块饼干。她明白莫妮卡不得不走出房间去做一些别的工作,但是只要她按下按铃就可以把莫妮卡唤回来。莫妮卡试着让伊内兹按了几次按铃,以证明只要她一按铃莫妮卡就会回来。之后,莫妮卡给伊内兹解释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如果伊内兹能够坚持等到她回来,就可以得到两块饼干。如果她不想等待, 她可以随时按下按铃,但是只要她按下按铃或者开始吃饼干又或者离开了椅子,她就只能得到一块饼干。为了确认伊内兹完全理解了实验的规则,她还被要求重复了很多遍规则。
  当莫妮卡退出房间后,伊内兹马上陷入了一种痛苦中,这种痛苦伴随着的是她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以及明显可以看得出的那种不舒服感,甚至到了要落泪的地步。之后她瞥向了饼干,狠狠地盯了它们数十秒后陷入了沉思。突然,她将手伸向了按铃,但是当她就要碰到时,突然又停了下来。她的食指小心翼翼、试探性地在按铃上徘徊,将要碰到却又不想去触碰,一次又一 次,像是自己在和自己玩。之后,她又把自己的小脑袋从按铃和碟子那边转了回来,开始大笑起来,好像是在做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用拳头堵住了自己的嘴,以避免自己大声咆哮,脸上洋溢着自我庆祝的笑容。所有人在观看完这段影像后都为伊内兹的这种移情能力而惊叹,甚至大笑。在结束了“傻笑”后,伊内兹又继续玩弄着那个按铃,但是现在,她开始交替地竖食指轻轻地 对自己嘘声——她将食指放在了紧闭的嘴唇上,小声低语着“不要,不要”以警示自己,好像这么做就可以阻止自己似的。20 分钟过去了,莫妮卡“处理完事情”回来了。但是,成功后的伊内兹并没有选择立刻吃掉饼干,而是得意洋洋地将两块饼干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带走了,因为她想把饼干带回家, 把她的成功展示给自己的妈妈看。
  敲椅子的恩里科
  另一个小朋友恩里科年龄大一点,他穿着一件彩色T恤,有着英俊的 脸庞和整齐的金色刘海,他在等待的过程中非常耐心。他把椅子挪到离桌子很远的地方,椅背靠着墙。之后他开始不停地敲打椅子,同时又以一种百无聊赖的眼神盯着天花板,急促地呼吸着,似乎正在享受着自己制造出来的响亮的撞击声。他持续击打着直到莫妮卡回来,最终得到了两块饼干。
  “哑剧演员”布兰卡
  布兰卡则用一种安静的如哑剧表演般的自我交流使自己保持一种忙碌状态,就像卓别林在进行一场独角戏的演出一样,她小心地指导着自己在等待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甚至假装伸出手放在鼻子前去闻那根本不存在的饼干。
  “科学家”哈维尔
  哈维尔是个有着极强洞察力又非常聪明的男孩,他把所有的等待时间都用在观察这个谨慎的科学实验上了。他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一种高度专注的神情, 仿佛在测试自己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在不把按铃弄响的情况下将其拿起。他把按铃拿到了头的上方,专心地斜视着它,然后又把按铃放在离自己尽可能远的桌子上,他努力把整件事做得尽可能漫长。这在心理控制层面上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他看起来就像个训练有素的小科学家,正充分展现着自己的想象力。
  舔奶油的罗伯特
  莫妮卡把同样的要求给了罗伯特—— 一个穿戴非常整洁的6岁男孩: 他穿一件米黄色的学生夹克,黑色领带搭配着白色衬衫以及一头精心梳理的头发。莫妮卡一离开,罗伯特就迅速打量起了那扇门,以确认门是否紧闭。之后他迅速地“调查”起了放饼干的小盘子,舔了一下自己的嘴唇,拿起了离自己最近的那块饼干。他小心翼翼地把饼干掰开,白色的奶油从中流出, 然后他歪着头开始用舌头一丝不苟地舔着奶油,其间,他曾有一秒的停留, 用微笑的神情赞许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将里面的奶油都舔干净后,他非常有技巧地将饼干的两半又合了起来,再将这空心的饼干小心地放回盘子里。此时,他的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剩下的两块饼干。在将饼干内部清空后,罗伯特马上将它们放回盘子里,并仔细地对饼干进行摆放,努力使它们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保持原状。同时,他还检查了周围的环境,确认一切都和原来一样。就像一个拥有卓越技巧的演员,罗伯特慢慢地把头沉了下去,用右手手掌拖着倾斜的下巴和面颊,手肘靠在桌子上。之后,他又将自己的表情转变为一种完全无辜的样子, 用他充满信任感的大眼睛,带着童真的美好,充满期待地望着门。
  罗伯特的表现使得每一个观看视频的人都忍不住为之大笑、欢呼鼓掌。有一次,一位来自一所美国顶级私立大学的教务长也发出了赞许的欢呼声:“以后他有能力考到我们学校的话,我会考虑给他一份奖学金!”我可不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棉花糖决定未来的奥秘
引  言 棉花糖实验50年

第一部分 源起:孩子们如何实现自我控制
01 初衷
你知道的棉花糖实验只是冰山一角
02 选择
自控不是硬扛,而是运用策略抵抗诱惑
03 大脑
激活理性的冷系统,抑制冲动的热系统
04 家庭
妈妈越强势,孩子越难等待
05 习惯
运用“如果-那么”计划,让自控不再是“受控”
06 信任
相信还会有第二颗棉花糖,等待才有意义
07 培养
自控力来自基因,但它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增强

第二部分 拓展:自控力如何成就更成功的人生
08 掌控
成功的自我控制,源于一种“我就是能”的信念
09 自我
想象未来的自己,让决策更关注结果
10 时间
转变时间观,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人自控力更强
11距离
以墙上一只苍蝇的视角看待一切,冷却诱惑的热刺激
12 人际
敏感的心更易受伤害,高自控者拥有更满意的人际关系
13 情绪
抑郁源于过分考虑未来后果,快乐的人自控力更强
14 动机
自控并非无处不在,聪明人也会做出愚蠢的行为
15 社交
自控能冷却孩子的攻击倾向,成为社交关系中的润滑剂
16 恐惧
克服恐惧,需要重获自控力
17 热爱
意志力会疲劳,但热爱让你持续抵抗各种诱惑

第三部分 实施:棉花糖实验如何启发更好的学校与父母
18 学校
培养自控应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最佳手段
19 父母
自主的孩子更有优势,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结 语 “我思,故我可以自控”
致 谢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