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2年上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16617
  • 作      者:
    叶朗主编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叶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38年生,浙江衢州人,1993年至2001年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1997年至2001年同时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方向:美学原理,中国美学,中国艺术
  主要著作:
  《美在意象》(2010,黑白插图本书名《美学原理》2009)
  《中国文化读本》(与朱良志合著2009)
  《欲罢不能》(2004)
  《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2003)
  《胸中之竹》(1998)
  《现代美学体系》(主编,1988)
  《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
  《中国小说美学》(1982)

展开
内容介绍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作品,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以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架起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剧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产业起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是全世界电视剧产业发展得最成熟的国家。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的“超级大国”,据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它国家发行的节目总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包括影视节目在内的美国娱乐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众多外销节目中,美国电视剧所占比重最高。在美国,电视剧吸引了70%以上的行业广告,美剧的强大不言而喻。[1]其巨大成功背后暗藏着成熟的电视剧产业运作体系。下文立足于分析美剧的生产观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旨在能为当下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提供镜鉴与启示。
  一、美剧围绕收益的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对生产及其作用和目的的看法。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辞典》,生产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经营哲学。它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追求生产效率与销售效率的提高。吸引顾客的关键,是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扩大生产产量。[2]因此,效率与效益是生产观念的核心关键词,追求高效率与高效益是生产观念的不二选择。
  美剧同电影、流行音乐等同属于“娱乐业”的一部分,以娱乐观众为手段,以获得高收视率、高额利润为根本目的。美剧生产遵循商业美学原则,重视娱乐化、类型化、视听奇观化,题材选取上坚持普世价值。
  1、美剧生产以商业盈利为根本理念
  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是衡量美剧成败的重要指标。电视台将尽可能多的观众卖给广告商,赚取的广告费是其主要经济收入。美国电视业有一套完整的收视率评价体系。世界最大的电视观众收视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将全美分成211个电视市场,全年对几大商业电视网各时段节目进行全程监视调查,为电视网和广告商提供每年2月份、5月份、7月份、11月份四个播出季重点期的电视指数报告。尼尔森统计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数据是各大电视网和广告商收取、支付广告额的重要依据。[3]
  为实现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美剧生产坚持以观众需求为中心,“给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 美剧生产同好莱坞电影一样,是大众梦幻式的,奉行“娱乐化”原则。通过电视剧中的奇观、生死体验、两性关系、秩序与均衡、惊奇等内容娱乐观众,满足观众获取信息、获得快感、获得心灵逃避、获得心灵陪伴的需求,吸引最大多数的观众收看。
  2、美剧生产采取商业美学的运作理念。
  美剧借鉴模仿好莱坞电影的生产理念,采取商业美学的运作。学者尹鸿、唐建英对于电影商业美学的概念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演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这种体系首先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生产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所服从的艺术规律。好莱坞是电影商业美学运作的典范。其核心是在电影制作中尊重市场和观众的要求,有机配置电影的创意资源(类型、故事、视听语言、明星、预算成本等)和营销资源(档期、广告、评论等),寻找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点,确立自己的美学惯例,并根据市场和观众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惯例。”[4]同样,美剧沿袭商业美学的理念,以奇观化的画面、场面、风格化的场景、和强烈的声音、音响来刺激人们的视听感官,在借鉴好莱坞电影特有的梦幻性机制、情节剧结构、奇观化风格、煽情型修辞和通俗性叙事传统的基础之上,在题材表现程度、立意、表现手法方面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5]美剧通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步开创了经典化的类型剧种类别,如医疗剧、律师剧、偶像剧、警匪剧、情景喜剧、科幻剧等等。
  美剧生产在遵循商业美学原则的前提下,采用的是配方式生产方式。配方式生产方式,就是按照一定的配方来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而“配方”,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对题材、立意、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组合或搭配。美国学者莫纳科曾在分析好莱坞电影时说:“好莱坞全盛时代的巨头们经常关心的是他们所生产的影片的商品价值,他们宁愿生产互相相似的而不是互相不同的影片。结果,那些年代里生产的影片很少给人以独特之感。研究好莱坞,更多的是从大量影片中归纳出类型、模式、惯例和类别,而不是注意每一部影片本身的质量。这并不一定使好莱坞影片变得比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更不令人感兴趣。事实上,因为这些影片是以如此巨大的数量在传送带基础上拍摄出来的,所以它们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更有意思地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迷恋和道德标准”。[6]
  我认为,这同样可以用来说明美剧的配方式生产方式。美国学者约翰.考维尔蒂曾指出,文化生产中的配方程式就是“构建文化产品的常规系统。”而这种“常规系统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因此,“按照这个规范生产出来的产品必定是标准化产品。”[7]美剧的配方式生产,其标准化的美剧产品,是美剧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主要手段与方式。
  美剧还符合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即程式化,根据学者何群的观点,程式化产品有模式化叙事、符号性语言和生产者式文本三大特征。[8]以美剧的主要类型科幻剧为例,科幻剧常常以灾难开头,救世英雄绝处逢生,通过长期努力,探寻到阴谋与对手,而对手常常是超自然的力量,它们破坏或毁灭地球的原因,往往是人类社会自身行为的错误导致,在地球即将毁灭的关头,救世英雄及其助手化险为夷,最后暂时化解危机。这就是科幻剧经典公式化、模式化叙事,救世英雄、助手、超自然力量、毁灭、地球危机等常规化构件及其组合方式,就生成了符号性语言,观众在科幻剧中,有任意解读的空间,即具有生产性、开放性,这就形成了费斯克倡导的生产者式文本。科幻剧《惊世》系列、《迷失》系列、《英雄》系列等就是这种程式化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类型的出现,是程式化生产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为程式化文化产品的集合体属性,意味着一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形象处理、场景安排、表现风格等方面所做的程式性的处理。[9]美剧类型化成熟,比如热播美剧《越狱》讲述迈克兄弟二人如何从监狱里逃脱的故事,属于犯罪类型剧;《英雄》讲述一群有特异功能的人如何拯救地球的故事,属于科幻类型剧。在叙事结构上,美剧大多采用多条线索同时叙事,并大量运用平行、交叉蒙太奇,使每集的情节都更加的紧张、复杂,同时故事节奏也比较紧凑。比如犯罪剧《越狱》的叙事结构,大的框架上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条在监狱内,而另一条在监狱外,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将狱内和狱外的情节交叉进行,从而使观众始终为主角能否越狱成功而保持高度关注。另一部科幻剧《英雄》采用的叙事结构则更加复杂,英雄讲述了具有特异功能的人群,因此,几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故事的一条线索,当然,这些线索都围绕着“拯救地球”这一主题展开,这些线索紧密交叉,在不同的线索之间切换,从而使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
  类型美剧还十分擅长于对形式的设计,在形象处理、场景安排上大胆而精湛,表现风格多样。美剧的类型化生产,是一种商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不约而同的“合谋的产物”。[10]为赢得最大多数的观众,就必然采取与大众一致的文化立场,采取符合大众选择的大众文化策略。具体来看,根据美国电视播出季多年的运作经验,其“理想观众群体”的主要范围是18-49岁的成年观众,特别是都市女性。美国三大电视网甚至对目标观众的年龄层次进行了细致的划分,CBS、ABC和NBC将其平均观众年龄分别定位在52岁、43岁和41岁。受这些目标观众主导和诱惑,美国电视剧的分类既严谨,又不互相冲突,能充分满足各个阶层、各种欣赏口味。[11]
  通常来说,美剧分为三大类,黄金时段播出的剧情剧(Drama)、日间时段播出的肥皂剧(DayTime Soap Opera)和情景喜剧(Sitcom)。肥皂剧是以18至49岁的家庭主妇为目标观众群,她们关注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对政治或社会敏感话题并不一定十分关注,肥皂剧分为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如《豪门恩怨》;情景喜剧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由全国商业电视网播出,每年25集左右,每集长度30分钟,为特定观众追求纯粹的娱乐与放松,最能体现情景喜剧特色的是缔造了10年传奇的《老友记》;黄金时段的情节剧主要面向上班族和学生,这些观众的收看时间通常集中于晚间,且由于收视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因此对于故事情节的戏剧冲突要求也比较高。每一集都是一个基本独立的故事,情节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观众的互动性,场面比肥皂剧更宏大火爆,情节剧按题材可分为犯罪剧、动作剧、探险剧、医疗剧、科幻剧、律师剧、纪实性电视剧等。《X档案》、《24小时》、《迷失》、《实习医生格蕾》等是其代表作。随着当今美国职业女性数量的日渐增多,家庭主妇的明显减少,随着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中电视观众数量的增多,肥皂剧也开始引入时尚话题作为主要内容,比方说《绯闻女孩》。[12]
  近年来,许多美剧都采取多种类型内容杂糅在一起,采用“跨类型”编剧方法。类型杂糅能吸引更多层次与类别的观众。比如,《疯狂的主妇》融合了喜剧、闹剧、肥皂剧、神秘剧、惊悚剧、讽刺剧等元素。[13]这种在业已形成的配方程式基础上进行的程式配方,是美剧产品在迎合大众、热衷流行中,在固有类型基础上修正类型、改良类型,将“配方程式”的元素重新配方,新的成分与原有机体的有效融合,更能满足大众不断改变的趣味与需求。
  遵循商业美学原则,美剧生产突出视听奇观化。视听元素的组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和无意识宣泄,美剧视听奇观化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收视率。根据电影心理学的研究,“由光影、色彩和运动构成的电影影像带来的视觉快感,超过其他任何艺术,是人的视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时产生的特殊愉悦感。作为影片的主要审美愉悦手段,影片的视觉快感是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元素。”[14]美剧大资本的投资制作,采用高科技美工手段和后期电脑特技,重视真实的外景地、精良的布景、服装、特技摄影、特技效果、追逐打斗场面,配合强烈的音乐、音响效果,带给观众强劲的视觉冲击,为观众营造视觉奇观的影像狂欢。
  3、美剧生产推行“普世价值”商业策略。

  ……

展开
目录

区域研究
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为例   
地方传统工艺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提高民族地区电视纪录片数量和质量的途径   

粤港澳地区当代艺术产业发展路径的内部差异与区域合作 

Impressions of China: Zhang Yimou’s outdoor theme productions    Joy Danjing Zhang
他山之石(海外经验)
论美剧的生产观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台湾地区社会变迁与工业遗产发展模式之研究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国际经验与启示 

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产品对韩出口报告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of China on London Consumers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Pat Wood
Going out and the search for originality in China    Michael Keane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世界文化认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