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原罪与恩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86394
  • 作      者: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论原罪与恩典》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奥古斯丁与佩拉纠派的论证影响既深且远,在后世,已本性与恩典以及理性与其实为题的问题一再重新被提起,引发争论。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站比较著名,双方都引用奥古斯丁,但是观点却大相径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正统主义者巴特和自由主义神学家布伦纳亦爆发了关于启示与理性,恩典与本性关系的论战。只要既坚持有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坚持伦理行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便是一个永远令人着迷,充满张力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论原罪与恩典》:
  不过,为了使我在这个主题上的意思不仅为他所明,也为未读过我的《论自由意志》的人(这书无疑佩拉纠是读过了),以及不只没有读过我的书反倒读了他的书的人所晓,我必须从我书里摘引出他省略了的话,这些话他若是曾看过并在他的书中摘用,就不会引起我们之间在这主题上的任何纷争了。因为我在说了他所引用的那些话之后,马上就加以补充,道出任何人都会想到的思想,原话如下:“可是有些行为虽是由于无知,还是应受责备,被定为该得惩罚,正如我们在经上念到的。”在举了几个例子后,我进而说到人的虚弱:“有些出于必然的行为,也是应该受斥责的,有如一个人愿意行得好,却不能够。不然,何以经上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①呢?”接着,在引用了《圣经》中类似的一些话之后,我说:“但这些话都是那些正从死的刑罚中出来的人说的。因为死若不是人的刑罚,而是人的本性,那么那些就不是罪了。”稍后些我又补充说:“因此,这刑罚乃是人所应得的。因此,我们也不应惊讶于,人要么因为无知而没有自由意志决定应做什么事,要么因为情欲习惯的阻挡(它由于有死之人的遗传,而在某种意义上嵌入了人的本性)而尽管知道应当做什么,也愿意去做,却不能够做到。一个人若是本可轻易地利用他的能力去做某事却不愿意,那么让他失去这能力,就是最公正的惩罚了;这就相当于说,有意不做应该做的事的人,失去了他在愿意时拥有的做的能力。每个犯罪的灵魂,都真会得到两个惩罚性的后果——无知、无能。由无知产生了使人蒙羞的错误;由无能产生了使人撕裂的痛苦。不过,将谬误当作真理,以致有意犯错误,且由于肉体束缚的敌对和痛苦而不能禁戒情欲的行为,这却不是人当初受造时的本性,而是人被定罪后所受的惩罚。然而,我们所谓行善的自由意志,当然是指人受造时的自由。”有人马上就提出反对意见,说上帝将无知无能的罪由原人遗传给他的后代,乃是不公平的。我对这种观点的回答是:“我简短地作答,告诉他们,保持沉默,不要埋怨上帝。若是没有一个人征服过错误与罪恶,也许他们的埋怨是有道理的,但既来了一位全在者,借着受造之物用种种手段召唤人事奉上帝,在人信时,教导他,在人望时,安慰他,在人爱时,勉励他,在人努力时,帮助他,在人祷告时,聆听他——不由自主地无知并不算你的错,无知时却不寻求才是你的错;不绑住受伤的肢体不算你的错,轻视愿意治好伤病的人才是你的错。”①我竭力用这样的话劝勉他们行义;我也没有让上帝的恩典落空,若没有这恩典,人现已暗淡无光的本性便既不能得光照,也不能得洁净。我们在这个主题上与他们的争论点就在于,我们不能用一种对本性的谬见,使显现于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身上的上帝恩典归于徒然。在上面最后那段引语之后,我这样提到本性:“[‘本性’一词二义],一是人受造时无瑕的那个本性;一是由罪罚而来的我们生而即有的无知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