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网络下的知识服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62065
  • 作      者:
    袁莉,赵英编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丛书:社会网络视觉下的知识服务》从知识服务、社会网络以及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服务应用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丛书:社会网络视觉下的知识服务》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社会网络和知识服务的基本理论,明确社会网络与知识服务的关系,通过实证调研分析Web2.0环境下各种社会化知识服务模式,以验证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本书最后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服务系统的框架和构建方法。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服务机制和服务工具;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社会网络的理论、发展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第三部分利用社会网络的思想和方法,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透过社会网络视角分析用户的社会网络属性,研究用户群体中网络结构和关系结构,以及它们对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影响,进而通过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网络在知识服务中的各种应用(社会化标签、社会化搜索、社会化评论、SNS等),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服务的系统框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1)领域确定和问题定义。
  首先要明确知识库的应用领域和问题类型,从而确定知识的来源,如有经验的领域专家、数据库、实验数据和已经被成功解决的案例等。
  (2)领域知识的概念化。
  这是知识获取最重要的阶段,知识工程师和领域专家彼此协作将领域知识形式化为某些基本概念和概念关系的抽象形式,即将事实和关系变换成与领域无关的、易于在知识库存储和处理的知识结构。
  (3)知识的形式化和编码。
  在这一阶段,将所获取的领域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代码。如,“IF……THEN……”。
  (4)系统测试和查错。
  测试和校验系统,检查知识库中存在的差错、不一致性和不完整性等。
  (5)知识优化和系统完备。
  通过求解实际问题进一步验证系统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发现和删除冗余的规则,形成死循环的规则,不相容、不一致和互相冲突的规则。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的知识在具体的获取手段和方法上也有一些差别,下面分别就显性知识获取和隐性知识获取进行介绍。
  2.1.1显性知识获取
  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加以表述,语言、文字、书籍和数据库等编码方式进行传播,可通过口头传授、教材、参考资料、期刊、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的知识。
  显性知识来源于组织的内部或外部。组织内部已经存在的众多分散的信息资源需要进行整理和加工,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来获得知识。组织外部同样存在大量未经信息部门收集、组织和整理的信息,如各种文献资料、网络资源。这时,知识获取机制将针对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和识别与之相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以备决策参考。实现显性知识收集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而知识管理系统依靠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支持。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知识服务
第1章 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1.1 知识与知识经济
1.1.1 知识的定义
1.1.2 知识经济
1.2 知识管理
1.2.1 知识管理发展历程
1.2.2 企业知识管理
1.2.3 图书馆知识管理
1.3 知识服务及相关理论
1.3.1 知识服务的概念
1.3.2 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
1.3.3 知识服务的特征
1.3.4 知识服务的职能与作用
1.3.5 知识服务的模式
第2章 知识服务机制
2.1 知识获取机制
2.1.1 显性知识获取
2.1.2 隐性知识获取
2.1.3 知识获取与知识服务系统
2.2 知识转移和共享机制
2.2.1 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和过程
2.2.2 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影响因素
2.3 知识创新机制
2.3.1 知识创新的模式
2.3.2 知识创新的路径
2.3.3 知识创新的内容
第3章 知识服务的主要工具
3.1 知识获取工具
3.1.1 搜索引擎
3.1.2 知识发现
3.2 知识组织工具
3.2.1 知识库和知识仓库
3.2.2 知识地图
3.3 知识转移与共享工具
3.3.1 知识社群
3.3.2 复杂网络
3.4 知识创新工具
3.4.1 奥斯本检核表法
3.4.2 思维导图

第二篇 社会网络
第4章 社会网络概述
4.1 社会网络的概念
4.2 社会网络的发展
4.2.1 国外的发展历程
4.2.2 国内的发展历程
4.3 社会网络的应用
第5章 社会网络理论
5.1 网络结构观
5.2 结构角色理论
5.3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5.4 弱连带优势理论(Weak-tie Theory)和嵌入性理论(Embeddedness)
5.4.1 弱连带优势理论
5.4.2 嵌入性理论
5.4.3 强关系力量假设
5.5 结构洞理论(Structure Holes)
5.6 社会资本理论
……

第三篇 社会网络与知识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