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包括资源禀赋(资源存量、资源消耗率)、资源转化率、生态环境(“三废”排放水平、污染治理能力)、经济的抗逆能力(生态治理的投资能力、抗灾能力)、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
第二,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和支持能力,包括基础设施能力、教育投入规模、科技能力(科技资源、科技产出)、管理能力(政府效率、经济调控能力)等。
第三,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包括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投资结构等。
2.从“物本”向“人本”的目标转型是绿色转型发展的落脚点
转型发展是手段,提高民生幸福才是目的,转型升级的成果必须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因此,绿色转型发展意味着必须改变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是需要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将民生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物本发展观的主要弊端是重物轻人,片面追求经济单向突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和谐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局部的经济增长。重开发、轻环境,重生产、轻生活,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等,都是物本发展思想的突出表现。
国家是由一个一个人所组成的,国家的发展要依靠国民的共同努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民的需要,发展的成果要由国民共同分享,正所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国家的发展要确定人本发展的理念,始终围绕人来做文章,牢记“满足人”和“依靠人”等基本思路。将居民对就业、收入、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满意感作为重要指标,从而使得“以人为本”成为绿色转型发展的坚实落脚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