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14405
  • 作      者:
    张赛飞[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赛飞,女,1970年生,湖南邵阳人,工学硕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开展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其政策研究。主持完成《广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广州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论文类、研究报告类一等奖。
    邓强,男,广州市社科院软科学所研究人员,曾任《珠江经济》杂志社、《城市观察》杂志社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产业创新、科技规划等。先后执笔或参与完成政府与企业委托课题12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隆宏贤,1983年生,经济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现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广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课题10余项。
    易卫华,1977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方向毕业,现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等。近年来,参与著作撰写3部,主持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文库·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国际城市科技创新分析、广州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历程分析、广州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分析、广州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分析、广州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分析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纳尔逊以美国为例,分析国家支持技术进步的一般制度结构。他在1993年出版的《国家创新系统》一书中指出,现代国家的创新系统在制度上相当复杂,既包括各种制度因素和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研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中负责投资和规划等的机构。纳尔逊强调技术变革的必要性和制度结构的适应性,认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制度安排应当具有弹性,发展战略应该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弗里曼和纳尔逊的研究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人们认识到国家创新体系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可以更好地指导政府如何通过制订计划和颁布政策,来引导和激励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和中介机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加快科技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和应用。但弗里曼和纳尔逊的研究是集中在对一国创新体系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效率的研究,没有对各国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对不同国家支持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机制,国家之间的异同和这些异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差别能在何种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来解释各国不同的经济绩效等问题没有深入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理论,也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学术研究方法。这一学派借用创新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强调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研究不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差异,并且非常重视国家特定因素对于技术变迁过程的重大影响。
    综合来看,熊彼特及其追随者开创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创新”为基础,揭示了现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的社会推动力,不同学派的分析体系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但以下几点却是他们的共识:创新理论所关心的根本不是具体的变革因素,而是变革的机制,企业家是变革机制的承担者,市场机制具有自我组织创新的激励功能,有效需求是技术创新持久的根本动力。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一、主要技术创新理论
(一)新古典学派
(二)新熊彼特学派
(三)制度创新学派
(四)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二、科技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二)科技创新的特征
三、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二)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四)科技创新有助于抹平经济周期
(五)科技创新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四、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分析
(一)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源
(二)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创造需求
(三)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第2章 国际城市科技创新分析
一、国际城市科技创新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科技创新模式
(二)市场主导型科技创新模式
(三)政府——市场共同作用型科技创新模式
二、新加坡科技创新
(一)新加坡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二)新加坡科技发展历程
(三)新加坡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架构
三、香港科技创新
(一)香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
(二)香港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科技创新能力
四、大田科技创新
(一)大田科技创新在韩国的地位
(二)韩国大田科技发展历程
(三)大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五、结论与启示
(一)制订科学的科技创新战略
(二)注重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三)加快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大力发展实验室企业

第3章 广州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历程分析
一、经济发展分析
(一)经济实力
(二)经济结构
(三)基础设施
……
第4章 广州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分析
第5章 广州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分析
第6章 广州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分析
第7章 促进广州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