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34449
  • 作      者:
    崔荣荣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传统汉民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繁复精湛的工艺、独特而深刻的哲学与审美意蕴,不仅满足着我国先民的生理需求,同时也编织着民族发展的理想与追求,是我国纺织科技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作者通过深入民间,对我国汉族南北两个具有典型文化特点的地域进行了田野考察,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基础资料,对民间服饰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历史、民俗志和地方志等文献考证,归纳出两个地区民间服饰及服饰品的形制、色彩与搭配、面料选择、纹饰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表现特征,及其民俗文化内涵。《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对服饰文化、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民俗学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可供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高校师生、服装设计师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学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2.5 明代汉族服饰
    辽、金、元时期的政权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代蒙古族的各种生活习俗加以否定。明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胡服,整顿和恢复汉族礼仪,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并多次调整,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作出了新的规定,将古代中原服饰形制逐渐加以恢复和完善;另一方面,明代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的纺织与手工技术达到空前的工艺水平,使平民百姓的服饰在材料质量、工艺技术、装饰花色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明代士庶男子多穿着直裰、罩甲、曳撒、褡护、褶子、裤、褂、衫等。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其主要服装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裙子等。背子与大袖衫、霞帔、凤冠、丝履组合为命妇的礼服形制,作为女子常服之一用途十分广泛。比较流行的穿法为:上穿抹胸、衫、袍或袄,有时在上衣外加一件比甲。一般分为两式:一是合领、对襟、大袖,为贵族妇女礼服;二是直领、对襟、小袖,为普通妇女穿着。明代中期着比甲成风,比甲产生于元代,样式似背子,但无袖,亦为对襟,类似后来的马甲,但比马甲长,下摆过膝,所用质料以彩锦为多,有时还纳以絮棉,多在春秋之季穿用。
    明代民服服饰整体呈现“由简趋奢”的变化。明朝初年对民间服饰作出种种规定,“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年间,人遵画一之法。”形制简洁朴素,“平民不论贫富皆遵国制,顶平顶巾,衣青直身,穿皮靴(皮扎),鞋极俭素。”明中期逐渐突破这些禁忌,形制呈现“花冠裙袄,大袖圆领”,成为后来汉族民间女装的基本原型。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这与近代大户人家的服装尤为类似;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有细密褶纹。后世鱼鳞百褶裙应该是此种服式的历史延续;还有一种彩条裙带,将数条甚至十数条彩条拼合在腰带上,缎面绣花鸟纹,各式各样,女子移步金莲时飘逸犹如凤尾在舞动,因此得名“凤尾裙”。明代贵妇使用的帔子,名“霞帔”,上流社会婚礼上女性使用,谓“凤冠霞帔”。清中期至近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云肩与之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
展开
目录
导论
1. 研究缘起
1.1 民间文化的概念
1.2 民间文化抢救
1.3 民间文化传习
2. 研究载体
3. 研究现状
3.1 专门服饰史方面?
3.2 服饰与社会风俗文化史研究方面
4. 研究价值. 
4.1 学术价值
4.2 现代意义
5. 研究时间段与特定地域
5.1 历史时间段
5.2 研究地域的界定和分类
6. 研究依据
6.1 以史料和文献记载为研究依据
6.2 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为参考依据
6.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实证依据

章 汉族服饰发展史略
1. 服饰的起源
2. 汉族服饰发展
2.1 秦汉时期汉族服饰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服饰
2.3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汉族服饰
2.4 宋代汉族服饰
2.5 明代汉族服饰
2.6 清代汉族服饰

第2章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形制
1. 齐鲁地Ⅸ民间服饰形制
1.1 齐鲁地区的上衣
1.2 齐鲁地区的下装
2.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开制
2.1 江南地区的上衣
2.2 江南地区的下装
3. 南北地域民间服饰形比较
3.1 平面式结构
3.2 形制差异明显
3.3 标志性符号——女装旗袍的流行

第3章 民间服饰色彩和面料
1. 传统色彩理论的建立
2. 齐鲁民间服饰色彩
2.1 传统正色的传承
2.2 "崇尚红色"情结
2.3 对比色调的渐变运用
2.4 文学作品记述的佐证
3. 江南民阀服饰包彩
3.1 传统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3.2 近代江南民间服饰色彩归纳
4. 民间服饰图案
4.1 齐鲁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4.2 江南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5. 民间服饰面料
5.1 近代齐鲁地区服饰面料
5.2 近代江南地区服饰面料

第4章 民间服饰品
1. 首服
1.1 齐鲁地区的眉勒形制
1.2 江南地区的包头和眉勒形制
2.2 云肩
3. 肚兜
4. 绑腿
5. 足衣
5.1 齐鲁地区的特色足衣
5.2 江南地区的特色足衣
……

第5章 民间服饰文化"符号化"语言
第6章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思辨
参考文献
附录民间考察路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