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1797
  • 作      者:
    陈晓红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晓红,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中小企业、两型社会等领域研究工作。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现任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学术(教授)委员会主席,兼任国务院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他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3项。发表SCI、SSCI和EI检索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需要明确什么是“两型社会”、怎样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两型社会”建设应以什么为标准。最近,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以湖南省的实践和经验为案例,不断深化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坚持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目前,关于“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三类,即考核评价型、目标导向型和标准约束型。考核评价型重在评估建设水平,能够对现状进行较好的描述;目标导向型将建设指标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大类,可以提出相应目标值,在宏观上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标准约束型则根据细分领域差异设定不同的摧标约束值,特点是内容全面且带有强制性。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不仅需要描述现状、提出目标值,还应考虑主体功能差别导致的“两型社会”建设重点的差异,需要在借鉴这三类指标体系优点的基础上,确立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标准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1)系统性
    “两型社会”是一个复合系统,包括经济系统、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建设“两型社会”,需要经济领域、自然环境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全面实现“两型”化,需要各个系统进行自我组织和调控,从思想文化上、制度规范上、科学技术上、社会秩序上同步推进。在“两型社会”这样一个复合系统中,各个产业和各个区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处于产业链的不同节点、处于区域的不同地域,其产业、产品与技术的转移以及“三废”的排放等都会产生相互影响,具有系统发展、系统调整和系统控制的要求。“两型社会”需要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协调好每个主体、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统筹好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关系。
    (2)复杂性
    “两型社会”的复杂性特征既体现在区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体现在区域内部发展条件与基础的差异性和竞争性,而且影响区域内部与外部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两型社会”建设主体多元,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客体多样,如讲节约主体就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环境友好型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每个区域各有其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资源和环境状况迥异,就决定了“两型社会”的模式、途径、技术和措施等的差异性。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域不断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推动着“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因此,“两型社会”建设愈发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3)渐进性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对“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也要体现差异性,步骤和措施要予以对应。技术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条件,为此,要加快研发,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次技术进步,均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
展开
目录
总体篇
第1章 绪论
1.1 “两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1.2 “两型社会”的建设背景
1.3 “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1.4 构建“两型社会”标准体系的意义
第2章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低碳经济理论
2.4 标准化理论
第3章 国内外“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的相关经验借鉴
3.1 国内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相关评价体系简介
3.2 环境管理及清洁生产等相关标准体系简介
3.3 对“两型社会”标准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4章 “两型社会”总体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框架
4.2 标准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
4.3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和评价的主要方法
4.4 “两型社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指标体系

专题篇
第5章 “两型”企业评价标准
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两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5.3 “两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5.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5.5 典型案例:株冶“绿色冶炼,两型发展
第6章 “两型”产业分类标准
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两型”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6.3 “两型”产业分类
6.4 产业“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
6.5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6.6 典型案例
第7章 “两型”园区评价标准
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7.2 “两型”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7.3 “两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7.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7.5 典型案例
第8章 “两型”技术和产品认定标准
8.1 “两型”产品和技术的理论基础
8.2 “两型”技术与产品的特征与类型
8.3 “两型”技术与产品认定指标体系
8.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8.5 “两型”技术与产品分类目录
8.6 典型产品与技术简介
第9章 “两型”学校评价标准
9.1 国内外研究现状
9.2 “两型”学校内涵与特征
9.3 “两型”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9.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9.5 典型案例
第10章 “两型”医院评价标准
1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2 “两型”医院的内涵与特征
10.3 “两型”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10.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10.5 典型案例
第11章 “两型”建筑评价标准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两型”建筑的内涵与特征
11.3 “两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11.4 指标说明与评价方法
11.5 典型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指标计算与说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