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法基本程序为:首先,管理者和员工联合制定评价期间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其次,在评价期间,管理者与员工根据业务或环境变化修改或调整目标;再次,管理者和职工共同决定目标是否实现,并讨论失败的原因;最后,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下一评估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
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是将绩效考评与目标管理过程融为一体的一种绩效管理方式,在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中进行绩效管理的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过程,并形成一个闭环。目标管理在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牵引和激励作用,从而提高组织的活力。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系统的保证,需要事业单位从文化制度建设、组织环境的营造到职工素质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提高。实施目标管理考评绩效评价法,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必须对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一套既全面、规范、合理,又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便于数据收集与计算的考评指标。考评单位和被考评行政事业单位事先对需要考评的项目、时间期限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年终考评主体按被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和产出情况进行量化考评。2.被考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目标的确定,既要包括本级财政安排的还应包括上级补助的和单位自己创收的,在此基础上再具体编制出各个支出项目,确定每个细项的考评标准。这种考评办法有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对上级负责和对本单位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比较有利于考评单位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被考评单位的业绩。
审计人员运用目标管理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就是针对相关绩效目标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并完成总体分析评价。在运用目标管理法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时,有以下关键点:首先,用做绩效评价的目标应当是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具有合理性,即使不能够面面俱到,也要体现出关键责任、关键目标;第二,用做绩效评价的目标还应当具有可实现性,即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员工的努力是可以实现或到达的;第三,事业单位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外部环境是稳定的,如果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则目标要相应根据环境变化进行修正。
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其资金来源中可能有大量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由此,为对事业单位绩效进行评价,还可以从这些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角度进行。
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可分为发展性专项资金和事业性专项资金,并多以项目形式发生。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已完成验收和结算审计的专项资金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组织实施与管理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