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英自述:张闻天夫人口述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51239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刘英是张闻天的夫人,是一位具有特殊经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她二十岁入党,九十七岁辞世,长期身处党内高层,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七十七年的历史,晚年口述了大量党史资料,被誉为党史的「活辞典」本书是她口述历史的精选本,真实地再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生动地展现出这位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强党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英,女,1905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原名郑杰,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的夫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妇女部部长,少共福建省委书记,少共中央局宣传部、组织部部长。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曾任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中央队秘书长。1935年后,曾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中共合江省委、辽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张闻天的牵连,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和张闻天同遭迫害,被“监护”和流放达十年之久,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对党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978年后,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纪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四、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特邀代表。1991年离休。2002年8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展开
内容介绍
    《刘英自述》是张闻天夫人刘英“口述历史”的精选本,分“自述”、“附编”两部分。“自述”讲述了她1979年以前的坎坷经历;“附编”汇集了她对于几位老革命家、老战友以及中共七大的回忆。全书真实地再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深刻地记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张闻天、陈云、胡耀邦、杨尚昆、胡乔木、王震、李立三、潘汉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出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强党性。《刘英自述》语言生动,内容权威,融思想性、史料性于一体,堪称“口述历史”之精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最公正,是非、忠奸,这一切,历史终将证明,终将作出判断。
    ——张闻天(常对刘英讲的一段话)
    
    您同闻天同志一起渡过那段艰辛的日子,支持他孜孜不倦地从事理论探索并且设法将他的论著保存下来,留给后人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您的出色的工作,坚强的党性和坚毅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宋平(摘自1 995年给刘英的一封信)
    
    由于刘英大姐长期在党中央领导层工作,她的记忆力又特别强,她的回忆和讲述,为党和红军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史料。领导同志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体现性格特征的生动细节,也是不可多得的珍闻。
    ——邓力群(摘自本书序言)
    
    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确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心,尽了自己的力。如果洗我有些许贡献,那也完全是在大时代的影响下,接受了党的教育、经过了实践锻炼的结果。
    ——刘英(九十二岁时人生回顾)
展开
精彩书摘
    要自立就要读书,这个道理,是在我渐渐长大以后接受了姐姐的教训才明白的。姐姐比我大六岁,是个心气比较高的女孩子。她很喜欢读书,家里请塾师教哥哥他们读四书五经,她便悄悄地跟着学。后来好容易进乡下的隐居职业学校文科班读了两年书。这时父亲做主,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姓朱的地主家的少爷。于是,父亲便不让她再上学,要她在家“待嫁”。不久,这个少爷患了严重的肺病,便要我姐姐去冲喜,就把姐姐送过去了。不到一年,姐夫去世,姐姐便成了寡妇。可怜当时我姐姐才21岁。姐姐心里一直抑郁不欢,常常对我诉说不读书的痛苦,鼓励我努力争取读书。她说:“女孩子只有读书,谋个职业,才能自立。”姐姐的悲惨命运,姐姐的话语,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看着三个哥哥,一个个都上学读书,挺神气、挺有学问似的,很羡慕。然而父亲还常常生气,说他们不用功、没出息,甚至动手打他们。有时父亲气得脸发紫、手发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无力再打他们了,只是喃喃地自言自语:“养不教,父之过,苟不教,性乃迁啊。”我想这是父亲非常非常痛心的表现。每当这时,全家人静悄悄的,连大气都不出。我暗暗下决心,我上学读书一定刻苦用功,不让父亲生气。
    然而,父亲压根儿就没有想让我去读书。我长到了七八岁,父亲没有说让我去读书,长到十岁了,也不提让我读书的事。我再也耐不住了,一次次地去求母亲。母亲经不住我七磨八缠,硬着头皮去问父亲。没想到父亲一句话就把母亲噎了回去:“女娃儿,读的么子书?再说,家里哪有许多闲钱?”
    父亲说的话里有一点是实情,我们家的经济确实日趋困难了。在我7岁以后,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相继出世,大哥、二哥都结婚娶妻且接连生育了子女。几个哥哥都在念书,没有一个能赚钱的,家庭人口又逐年增加,光靠田地的收入就逐渐不敷支出了。加之连年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农村经济破产,更影响了家庭的收入。于是开始向人借债,到不能再借时便变卖田地。家里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艰难了。
    但是,生活再艰难,父亲还是要哥哥弟弟们上学,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不管他们多么调皮,打都要把他们打成个读书人。我很不服气,为什么我那么渴望读书,父亲却不肯给我一次机会呢?我与姐姐谈,姐姐怨愤地说:“爹指望儿子们顶立门户,振兴家业呢。女孩子长大嫁了人,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让女孩子读书,爹认为赔钱,不合算。”我找母亲求助,母亲一向是心疼我的,我不肯学“女红”(针线活),母亲就迁就我。我提出要上学,母亲内心是支持我的。但她无能为力,只能用“这就是命,女人的命”这样的话来劝诫我。我想,为什么女人就命中注定不能同男子一样读书?姐姐的悲剧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决不认这个命,决不任命运摆布。我要读书,我一定要读书!然而,我的呼声,我的愿望,父亲全然不理睬。我伤心哭泣,毫无办法。
    正当绝望时,机会却悄悄地来了。我的弟弟已慢慢长大,到了启蒙读书的年龄。但弟弟要去读书的学堂离家有二里来路,路上有河塘有粪池,弟弟淘气贪玩,万一掉下去可不得了。于是父亲想到了我,他发话了:“就让毛子(我的小名)陪送弟弟去学堂。看好弟弟,不要出事情!”于是,我成了陪读生。
    ……
展开
目录
序言
自述
一、决不认命
二、把一切献给党
三、留学莫斯科
四、瑞金一年
五、长征: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六、成家
七、从瓦窑堡会议到“七七”事变
八、延安生活回忆
九、在东北: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
十  、在驻苏使馆
十一、庐山会议以后
十二、“文革,磨难”
十三、党的温暖

附编
★党内楷模  女中英豪——我所知道的帅孟奇大姐
★忆耀邦同志
★我所知道的陈云
★一个博学而又谦虚的人——忆乔木同志
★患难之交情最真——忆尚昆同志
★我与李立三相识
★对潘汉年同志的片断回忆
★谈艾思奇同志和《大众哲学》
★七大何以推迟多年才召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