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两河文明位于何处
两河流域,即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希腊文为“Mesopotamia”,是“两河之间”的意思,其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紧挨西伊朗山脉,西临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地区,没有天然的险阻可以抵挡外入侵者,所以其文明的形成脚步快速进展着,其文明拥有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在两河文明历史中,有名的“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地势平缓,定期泛滥,可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并经过条条小溪流,两河之水被灌溉到个个田地上,致使这里在早期形成了拥有较发达的灌溉系统的农业社会。“新月沃土”在今天的范围包括: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其在地图上如同一把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将其名为“新月沃土”。在“新月沃土”境内有三条主要的两河支流,这分别是: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全程范围宽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1.2 两河文明征乱时期
古巴比伦,它最初只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无名小卒的小城市。约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一支来自叙利亚草原闪族人的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并建立起来了一个小小的国家。随后不久,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以此城为中心的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被称为“古巴比伦王国”,而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四处征战,在吞并其他民族与国家中,同时也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等的文明成果,并加以改善和发扬光大,从而将“两河文明”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两河文明的中心。在今天,我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代表“两河文明”,这足以见得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以及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古巴比伦文明”正位于“新月沃土”区域中,即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及其四周附近边缘地区。在古代,人们将“新月沃土”的北部古称为“亚述”,南部称为“巴比伦尼亚”。在巴比伦尼亚的北部叫“阿卡德”,南部叫“苏美尔”。人们在这里,除了创造“古巴比伦文明”,还有“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文明”等,它们是“两河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巴比伦文明”是较晚形成的。在古巴比伦文明形成之前,两河文明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苏美尔时期
两河流域的史前时代的这一时期中,产生了贾莫文化、哈苏纳文化、哈拉夫文化、萨迈拉文化、欧倍德文化,并且楔形文字的原形也开始产生了。到了两河流域的早期高度文明时代,就是历史学家所划分的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的“苏美尔文明”,其文化包括 “乌鲁克文化”和“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在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建立,并得到了发展。苏美尔时期是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主要以运河和界石分割,而且每个城市国家都是以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为中心,并都是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与此同时,苏美尔人也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字。不过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记载并不很清楚,而且多是在其他的文明记载中稍有提到,如古巴比伦文明。
苏美尔人既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可为什么却没有关于其历史的详细记录?许多研究者猜测:苏美尔文明正处于刚刚起步时期,本身尚未进行组织性、系统性的历史记载,致使其历史被遗失。今天人们在对苏美尔文明的考古研究中不能得到较满意的答案,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很多种种不同的因素,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致使人们至今仍无法勾勒出当时完整的苏美尔文明的历史,即使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楔形文字文献,包括经济、行政方面的文书等。不过,我们仍能从考古所发现的得知,自公元前2900年起,苏美尔城邦开始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其中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尼普尔等。由于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事务等缘故,这些苏美尔城邦进行了几乎近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阿卡德王国时期
“苏美尔”这不是苏美尔人的自称(苏美尔人自称“黑头的人”,称他们的居住地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而是其他名族对其的称呼,最早使用这词的是阿卡德人,而且正是这阿卡德人取代苏美尔人创造了“阿卡德文明”。阿卡德人是属于苏美尔族吗?他们是如何发展强大起来的?
阿卡德人并非是苏美尔族人,他们是入侵者,是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进入两河流域,并在这里发展强大起来。当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的城邦文明已进入了尾声,各城邦之间的斗争已进入异常激烈阶段,而且其中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几乎已快统一苏美尔地区。但是,正处兴起时期、富有强大的阿卡德国很快便将因常年征战早已筋疲力尽的温马王国给打败了,取而代之真正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并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辉煌千百年的苏美尔城邦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约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正式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他34次出征击败卢伽尔扎吉西,随后又降服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地区,并“洗剑于波斯湾”,从此昔日辉煌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这也是苏美尔文明遗失的原因之一。随后萨尔贡南征北战,阿卡德人除了征服了苏美尔所有领地,还远征东边的埃兰、苏撒等城市,以及北边的苏巴尔图、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地中海东岸地带,随后萨尔贡自称“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死后,由纳拉姆·辛(约公元前2291—2255年)统治阿卡德王国。纳拉姆·辛自称“普天下之王”,他在这时期将阿卡德王国的势力再度扩张,促使阿卡德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自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陷入了宫廷政变时期,它逐渐走向了崩溃、衰落。约到了公元前2191年,一支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蛮族库提人,他们开始入侵南部的两河流域,并迅速将支离破碎的阿卡德王国消灭掉,建立“库提姆政权”,宣告阿卡德时代从此结束。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蛮族库提人入侵、摧毁了阿卡德王国后,仍是野蛮的外来统治者,他们没有制定较完善的统治制度,其政权仍是处于不稳固状态。另一方面,各苏美尔城邦借此得以短暂的复兴,其中比较强大的乌鲁克城邦的邦王乌图赫加尔赶走了蛮族库提人,但是随后镇守乌尔的纳姆发动政变,于公元前2113年以乌尔为都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不久统一了两河流域。
乌尔第三王朝虽说是苏美尔人的王朝,但是它与之前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它与阿卡德王国,以及以后的古巴比伦王国一样,是一个拥有强大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它制定了今天可以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虽这保存下来的只有极小的一些片段。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对乌尔城大兴土木,建造神庙(今天仍可见得乌尔神庙的遗迹)。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库提人、阿摩利人和苏巴里人联合击灭了乌尔第三王朝。此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政权,两河流域以外也没有,苏美尔民族也历史上逐渐消失了,虽然在以后的巴比伦和亚述时期,苏美尔人所创造的苏美尔语和楔形文字仍然被继续使用,并保存了下来,但是苏美尔国家的历史已被当成神话般的传说。即使苏美尔人所开创的文明仍继续着,但苏美尔人却被逐渐遗忘了,就连古希腊和犹太人的文献中,也从来没提到过苏美尔人,而有关苏美尔人的文明及其历史,这完全是近代考古学的成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