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下一波世界趋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33725
  • 作      者:
    (美)潘卡吉·盖马沃特(Pankaj Ghemawat)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还记得当年吗?《世界是平的》一夜之间就风靡了全球。大家都在讨论:地球变小了,国界变没了,我们一下全都成了地球人!
    但从今天看来,《世界是平的》好像在忽悠我们的智商,因为世界虽然在量变中,但并没有出现质的飞跃。你是否也被忽悠了呢?如果你想变得清醒一些。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世界是平的》带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下一波世界趋势》则会带给你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阅读《下一波世界趋势》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全球化的进程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原来国家之间的边界还是如此重要,原来全球主义完全是鬼话连篇,原来这个世界真的不是很公平……
展开
作者简介
    潘卡吉·玛格沃特,在1991年,他成为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盖马沃特被迈克尔·波特称为是“把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和商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奇才”。在2008年,他还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最年轻的管理学思想家和大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如果没有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可以控制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
    全球化真的犹如洪水猛兽,会扩散市场失灵的效应么?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水平到底如何?是90%?50%?还是只有10%?如果只有可怜的10%,那我们需要畏惧全球化而实施保护主义么?相反,进一步全球化能给我们的GDP、就业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本书中,盖马沃特向人们证明了世界绝不是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他还解释了为什么进一步的一体化所获得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全球化支持者所预料的。潘卡吉·盖马沃特所提出的观点绝对值得你深入思考,他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论证,广泛的观察和案例分析表明,国与国之间文化的、政治的、地理的鸿沟仍然存在,地缘经济的差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战略。
    接下来他又针对市场失灵――失业、环境恶化、经济波动,贸易和资本不平衡(反全球化者经常要提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下一波世界趋势》以极强的信服力驱散了那种对全球化根深蒂固却又有失偏颇的假设。本书以大胆、泼辣的笔触解释了全球人们通过跨国一体化的新方案是能够实现共同繁荣的。盖马沃特的思想足以让任何人感到震撼――不论你是支持全球化还是反对全球化。
    可以说,盖马沃特教授的“半全球化”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准确的全球化图景,这一视角虽然没有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乐观,但却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具指导性。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现在还陷在世界2.0时代,在这个世界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盖马沃特教授巧妙地提出了我们如何过渡到世界3.0时代,在这个世界里,开放会带来广泛的技术、文化和社会效益。知识的传播――通过人们、贸易或投资――将对全球增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趣而及时的,应该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
    ――素帕猜·巴尼巴滴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长

    《下一波世界趋势》为我们思考全球化问题、市场失灵、市场一体化提供了一个综合性框架。盖马沃特给高级经理、商业人士和政府规划了非常有远见和实用价值的思路。他的开发全球化无限潜力进程中关于管理资本逆转和不平衡的观点意义非常重大。
    ――米歇尔·康德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

    这本书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并阅读。它揭示了――基于盖马沃特作为享有盛誉的全球战略学家令人信服的客观分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全球化。接着又给我们讲述了对于我们个人、商业人士和政府,这个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拉丹·塔塔  塔塔集团董事会主席

    这是一本在恰当的时间出版的恰当的书。自从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很多领导者都在寻求能够促使全球经济更稳定、更持续的发展之路。《下一波世界趋势》提供了达成这一目标的非常合理的战略。
    ――彼得·罗旭德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这个全球化、经济强劲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时代,潘卡吉·玛格沃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印象深刻的和综合性的分析。他的书为我们锻造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塑这个世界。
    ――穆罕默德·尤努斯  穷人的银行家、经济学家,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一章 相互碰撞的世界观 我在这里说这是一个挑战的时代,可能类似于一本小说在开头所写到的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金融领 域正处在混乱中,虽然对于银行危机的担忧已逐渐消退,但对危机有可能发 生在公共金融领域的担忧却与日俱增。即使没有发生金融逆转,经济前景也 要比几年前严峻得多。全球秩序也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繁荣与强大正 在转向新的地方和新的人群,传统的政治信条和各个部门好像已经无法发挥 作用,技术和媒体正在我们眼前发生转变,这一切就好像一个自然变化的过 程。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当前的状况,还存在于 我们对这种状况的反应。仅仅简单地重复自由市场的铁律好像已经不行了,然而很多人还是执迷于这种教条,他们一直坚持认为,市场是有魔力的,政 府的干预要不可避免地犯下错误。另外一些人则走向了极端的另一面,他们 宣称市场是坏的,而政府是好的。还有一些人则更加极端,他们希望参众两 院陷入瘫痪状态,而重拾起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任。所有这些拯救方案所面临 的困境都是它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回归认识世界的传统方法。引用 尤吉·贝拉(Yogi Berra)的话说,我们已经完全被似曾相识的感觉抛弃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那么简单。我们已经面临着回归过去那种毫无助益,甚至是危险的观念,最糟糕的是,这种观念会带来关闭边界线,以及使全球 走向贫穷而不是繁荣富强的厄运。今天面临的挑战呼吁我们要有一种看世界的新方法。这本书就提供了这 样一种世界观—我称之为世界3.0。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世界3.0对政府、商业组织和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含义,它需要政府把市场一体化和市场规则看 做两种必须协调在一起的不同维度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相互分离的、只能 二选一的选择。对于商业组织来说,世界3.0能够提供更多使他们适应、克 服并且利用国家之间不同的机会,我在其他文章中把这一战略称为“3A战略”(AAA Strategies)。对于个人来说,拥抱世界3.0就要锻造一种深刻的 有别于国家或全球公民概念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详细描述世界3.0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 步的。让我们快速地回想一下在世界3.0之前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世界观— 我称之为世界0.0、世界1.0和世界2.0。这种回放能够帮助我们对浩如烟海 的全球化著作有一个综合的考量,也有助于一种新思维的诞生。在谈到世界3.0之前的三种世界观时,我应该感谢以前的世界历史,因 为它把人类的活动分解成了三个时期。例如,历史学家沃尔夫·沙菲(Wolf Schafer)把人类历史分成1500年之前的前全球时期、1500~1950年的原始 全球时期和1950年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全球时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 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和他的同事们则把世界分成野蛮原始的自 然状态和“开放有序的交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可以在多种社会行 为领域中交流与协作,而并不需要了解他们合作方的个人身份”。相对于这些以前的论述,我愿意想得更远一些,不仅仅从绝对的时间跨 度方面思考世界3.0之前的世界,而且从更抽象的原型或者说社会组织模式 (由于人类历史的特殊经历,它已经烙印在我们当前的思维逻辑中)角度思 考那个世界。因此,我不会过多地专注于对过去阶段的精确阐述,我重点阐 述的是世界0.0和世界2.0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它们是各种不同观点 向前演变的有力支撑。而且,通过引入世界3.0的概念,我尝试着扩展和提 升一系列更具智慧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从早已存在的观点中选择其一进行 讨论。世界0.0 尽可能地回溯世界历史,回溯以前你在学校里学习过的所有历史时期和 战争。不过,如果你想到了恐龙,你的思维就走得太远了。按照我们的一般 理解,现代人类走上历史舞台是在20万年前,他们一直过着原始的狩猎-采 集生活,直到11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拥有 了固定的住所、基础的农业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很难想象离我们如此 久远的人类的思想,尤其是很难把他们的思想看做一种世界观,因为他们对 自己周围的事物所知甚少。但事后看来,可以说,我们的祖先确实把一种扎 根于长久经历中的思维传给了我们,这是一种小群体聚集在一起安然度过恶 劣环境威胁的思维。那时的人们仅处于生存状态—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里一直是这种状态。因 此,在这种状态下,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非常小的,但也在逐渐增长。那时食 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主要的活动是搜寻食物、狩猎,以及从事原始的 农业。在那个群居时代,一名男子被另一名男子杀死的可能性为15%~60%。当凶杀或盗抢发生时,我们的祖先无法叫来警察,也无法等着在法院起诉,这些机构根本不存在。他们会在自己所信任的人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双手 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世界0.0,或者说是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笔下的“自然状态”,在这种无政府的状态下,人们的生命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战场,绝不是呈现在让-雅克·卢梭 脑际的乌托邦—那种“高贵的野蛮人”的概念,或者是亨利·戴维·梭罗在 《瓦尔登湖》(Walden)中所描述的那种浪漫场景。这是一个野蛮的世界,我们的祖先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谁值得信任一直是最重要的问题。你不可能独自 生存,即使在世界0.0时期也存在交易,但背叛通常意味着你会失去你拥有 的东西、你的自由,甚至你的生命。人们首先信任家庭关系,尤其是有共同 基因和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次,他们信任姻亲和氏族关系;再次,他们信任 的可能是集群或部落中的人们。但在这样的社会里,信任的圈子一直限定在 “我们”和“他们”的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多大的范围。在这种状态下,狩猎采集的人数通常只有25或30个,而聚集在一起的部落很少会超过1 000 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估计,在公元前3 000年的时候,地球上存在着 100万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平均每一个群体的人数有几十人。一些人认 为,这些群体的人数之所以非常少,是因为当时可以利用的技术无法控制较 大群体中的暴力行为。很多学者把低水平、个人单独化的信任看做阻碍社会发展并促使社会出 现安全和经济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我们确实发现当今社会的某些特 征符合这种说法。失败的或者濒临失败的国家,比如刚果和索马里,正呈现 出政治不稳定的特征,而且国内战争频仍,国民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和社 会福利也在恶化。在刚果的某些地区,暴力死亡比率甚至达到了数千年前狩 猎–采集的部落时期水平。这里的关键点不是所有的部落社会都失败了,而是即使那些稳定的部落 社会所显现出来的总体信任水平也低于现代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一项让人 吃惊的经济学实验考察了15个社会群体,这项实验发现,美国密苏里州的牧 场和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农民和依靠工资收入的工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要比 居住在塞伦盖蒂(Serengti)大草原的哈德扎(Hadza)游牧部落和居住在 亚马孙地区的提斯曼(Tsimane)印第安人更加公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关 于公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一体化,这种市场一体化可以由一个社会群体的 食物有多少是从该群体之外获取的来衡量。这种与“他们”(处于狭窄的、本土的个人关系圈之外的每一个人)的 合作在数千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另外,虽然这种合作关系发生的距离不断 拉大,世界0.0时期的部落忠诚和对外部人的恐惧感也丝毫不亚于我们今天 的时代。你是倾向于保护你的家庭还是你的邻居,你在多大程度上会这么做?你如何对待你的邻居和来自他乡的异客?在面临影响你一生的大事时,你 该信任谁?世界1.0 在遥远的数千年中,你会发现,人类(或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会 从暴力频仍、经济委靡的荒蛮世界中浴火重生。在公元前3 000~前2 000年,世界的人口增加了100多倍,而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增加了1 000多倍。最大 的变化发生在社会组织领域:世界已经演化为近200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 也就意味着,如果从人数上衡量,这种政治实体已经扩张了几十万倍。世界 0.0时代几十个人的群体和更大的部落已经被拥有数百万居民以及固定领土 的主权-民族国家所代替,而且这些国家都拥有扩张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我们知道,政治实体规模的增加源于三次浪潮,依次发生在公元前3 000年、公元前600年和1600年。然而,即使大的政治团体能够迅速融合在一 起,能够在长距离、大范围内保持交流关系的也仅限于社会的特殊群体(比 如商人和军事人员)。在世界0.0时期,大多数人还是处于小范围各自的世 界中。绝大多数的政治学家把1600年之后的时期看做这个世界向现代意义上的 传统主权国家(即我称之的世界1.0)过渡的时期。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 亚和约》(虽然仅限定在欧洲,而且也时常被侵犯)时常被看做现代国际关 系体系崛起的标志,这一体系界定了主权国家有权在国界之内使用武力,但 却不允许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就是说,国家边界成为世界1.0时期的关 键—它严格地把国内和国际的范围分开了。世界0.0时期模糊不清的“可以 信赖的边界”变成了世界1.0时期国家的边界,这种边界受和约的保护,当 需要时还会受到军队的保护(有时也会被侵犯),但战争也通常会在国家的 旗帜下发生。虽然那时国家之间会有一些军事方面的接触,但基本上是独自一体的; 在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国家(或地方)特色。在16世 纪,国际贸易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千分之一—这是在国家政府紧密控制 下达成的结果。因此,从世界0.0向世界0.1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转变就 是从地方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合作关系出现了成比例的增长。在世界1.0时期,非个人的交换和其他形式的与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依赖 变得更加普通。对于人类来说,世界1.0时期替代了世界0.0时期的某些部落 忠诚,而变成了对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加广泛的忠诚。特定国家的公 民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大多数人身份的根本认同。当听到奥运会颁奖 典礼上响起“我们”国家的国歌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即使我 们不赞同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祖国军队的战 争。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和我们自己国家的国界线之内的事情相比,我们 对遥远的岛屿所发生的灾难更易于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很多方面。“我们”就是指国土之内的人们,而“他们”则指的是除此之外的每一个人。这种民族主义就是世界1.0时期的产物。民族主义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想一下20世纪的战争就 能知道,而且它还将持续地影响。更进一步地说,世界1.0时期的国家结构 确实为世界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如图1–1所示,几乎所有的人口增 长和生产增长都发生在最后的500年时间里!还要注意一下,图1–1中发生 在大约最后200年的转折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正是在这个转折点 之后,生产才真正增长了。在1820~2000年,世界人口膨胀了5倍,而世界 生产总值增长了55倍,这两者之间的增长差异明显大于以前时期,这也反映 了世界的人均收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世界2.0 图1–1以及国家对外出口数据的增长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1.0时期的国 家边界开始破裂的影子。实际上,早在欧洲殖民者乘船开辟新大陆时,国家 的边界就开始破裂了,接下来欧洲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来丹麦 和英国东印度的公司(也就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开始筹建。但贸易真正 腾飞,甚至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发生在近现代的事情。到 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宣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 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世界经济中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820年的大约1%增长到今天 的20%以上。在整个19世纪,帝国主义势力的强大也大大增强了跨越国界的一体化。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进程被部分地逆转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全球化以及对威斯特伐利亚民族国家-政治国家模式的各种挑战才成为 人们广泛讨论的焦点。全球化第一次被提及是在1951年的美国词典中,虽然战后时期出现的一 些早期作品实际上都在强调,自20世纪初开始国际化的水平已经降低了。实 际上,全球化思想的传播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 千年开始的时候这种思想才得以迅速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国会 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目录里所列的关于全球化的书目还不足50本,而自从2000 年,这一数字每一年的平均数都在1000种以上。更为明显的是,很多社会科 学家,比如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政治科学家 约瑟夫·奈,现在都一致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在这种 新时代下,世界1.0时期的国家框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管制被解除,以及相伴而生的一 体化进程的深化,对全球化的讨论也广泛散播开来。当持保守主义思想的罗 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在20世纪80年代上台执政之后,政府的作用 开始削弱了,这更加使人们确信,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完全可以抹平国家的基 本结构(更不用说部落了)。那种认为竞争可以来自任何事情、任何地方的 观点和状态实际上就是指的世界2.0时期。世界2.0时期最担心的是反全球化人士,但却温暖了大多数全球化支持 者的内心—而不管他们的政治倾向是什么。托马斯·弗里德曼基本上是一位 中间偏左(至少相对于美国中间派而言是这样)的记者,但他的书却宣称市 场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政府。可以说,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和《凌志汽车和橄榄树》(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完全把他放在了已经过世的芝加哥大学前教授、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在的中间偏右的阵营里。但推动两位弗里德曼 思想形成的原因却大不相同: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想是因为,全球化的力 量是无法抵制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之所以持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无法 想象政府除了能够调控货币供应和保护私有财产还能做什么更有用的事情。虽然他们的思想有差别,但他们两个人都把取消管制与一体化的市场看做世 界1.0时期的继承者。更加奇怪的是,对世界2.0的看法,不论是认为全球化是好的(比如两 位弗里德曼),还是认为全球化是坏的[比如社会学家娜奥米·克莱因 (Naomi Klein)]的观点,都已经趋同了。或者可以说,全球化的支持者和 反对者同样倾向于认为,人类基本上已经创造了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如果不 是完全的话)。正如我们将要在第二章看到的,这种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但现在,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那些对最近的危机以及危机前的状况(以及对 我提到的一些情况的反应)所持有的观点。P1-11 
展开
目录

前言XI
第一部分 世界并不是平的
第一章 相互碰撞的世界观
世界0.0
世界1.0
世界2.0
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办
未来之路:世界3.0
此书的关键
第二章 今天是半全球化,明天呢
全球现状:我们真的全球化了吗
半全球化现状:我们的现实
世界是平的:“全球主义鬼话”
科技让世界越来越小
戳穿天花乱坠的全球化命题
第三章 国家边界还重要吗
丢失的贸易量之谜
加拿大的糖果出口为什么那么麻烦
差异和距离
距离“定律”
经济地理学新观:国界和距离仍然很重要
第四章 我们需不需要开放--看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
用简化的模型考察现实的世界
商品贸易与价值
仅仅依靠商品贸易吗
超越经济价值
结论
第二部分 全球即将面临的七大问题
第五章 全球化下的产业新态势
汽车产业给人的错觉
产业集中化新趋势
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冰箱有什么不同:我们用不用担心集中化
“阿拉伯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个竞争化的世界
第六章 全球化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什么
我把花生壳扔到了窗外:负外部性的影响
当你乘坐上了国际航班:全球化的直接影响
大马哈鱼又回到莱茵河中产卵了:全球化的间接影响
污染无国界?
气候变化:这个世界最严重的市场失灵
走向更可持续的世界3.0
第七章 全球化风险,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信息不完全
距离削减风险
资本跨国流动:有利还是有害
粮食战争
风险一体化
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第八章 全球不平衡
资本不平衡
“中美国”没完没了
模型的启示
人口结构不平衡
接收国的排斥
输出国的不安
让世界走向平衡
第九章 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吗
不平等和一体化
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迈向更公平的世界
第十章 谁在控制世界?谁在压制国家的发展
全球化=美国化?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位置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全球化会导致民主的终结吗
战争会蔓延吗
21世纪,欧洲会产生十几个新独立的国家吗
迈向更自由的世界
第十一章 全球化会促使世界大同吗?一种文化的视角
充满弹性的文化
文化的传播和开放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为什么我们更信任本国人,而不是外国人
我们对外国人持有深层次偏见的真正原因
走向一个更和谐的世界
第三部分 面对未来30年,我们该如何选择
第十二章 迈向世界3.0
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自由的市场需要监管吗
解决市场失灵的最好办法
展望世界3.0
第十三章 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和安道尔:世界3.0里的国家
安道尔:忧虑重重
尼日利亚:石油并非一切
中美之间问题出在哪里
考虑差异
最大化国家潜力
第十四章 世界3.0中的商业世界
产业和公司间的真实距离
避免市场帝国主义
改进市场策略
管理内部距离
超越市场
商业之外也可以成功
最大化商业潜力
第十五章 世界3.0中的“我们”和“他们”
心灵的距离
重新思考“世界主义”
阶段一:意识到他国的存在
阶段二:对他国的熟悉
阶段三:利他主义
将人们的潜力最大化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