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它们凭借知识资源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最便宜的原材料、初级产品,然后生产出制成品输往发展中国家。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根本因素是知识资源优势,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极力提高建立在知识资源优势上的产品价格,压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初级产品价格。同时它们为了保持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推行科技封锁、垄断,行使科技霸权,竭力阻碍技术流人发展中国家,使各国生产时实际耗费劳动量远远超过当时技术水平必需的数量,从而使一些商品的国际价值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便于它们长期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和中心地位必然会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对外围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发起挑战。三、资本主导全球化对“外围”国家主权的挑战 全球化的目的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里,资本主义不是前文提及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而是活生生的资本主义。法国学者雅克?阿达指出:“论述全球化,就是回顾资本主义这种经济体制对世界空间的主宰”,“资本主义在空间进行的拓展已经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全球化既是这一空间拓展的表现,也是并且首先是一个改变调整以至最后消除各国之间自然的和人为的疆界的过程”。一些中国学者的表述不仅更富感情色彩而且观点更鲜明,称全球化是“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政治全球化和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才是西方的经济、文化向全球渗透、蔓延的整体过程,既是经济全球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确保资产阶级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也在不断推行政治领域的全球化,以确保经济利益,同时向意识形态领域的全球化发展,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无疑会稳定政治领域的全球化、进而保障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既得利益。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打破了国家封闭的原则,淡化了“国家主义”“国家主权”的观念,国家在宏观经济生活中难以发挥其传统的作用,全球性因素在日渐削弱政府做出的所有决定。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国家主权原有的排他性、权威性发生了冲突,使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受到削弱,从而使得国家主权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主权被淡化的程度远远弱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了更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绝对排他性受到削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愈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表现出了“四个维度”的全方位的发展,即“全球网络的广度、全球相互联系的强度、全球流动的速度、全球相互联系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国家的经济运行越来越多的遵循着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已出现了一系列民族国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本为一国独有的权利,现在却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利,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的绝对排他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