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体化与平等化——长三角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0981
  • 作      者:
    郑江淮,高彦彦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长三角经济研究丛书·一体化与平等化:长三角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历史和长三角地区城乡关系发展出现的新特征,分别从城乡要素流动、农产品价值链和政府角色转换等方面研究[城乡互动]和[工农互促]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城乡一体化和平等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江淮,1968年10月生,江苏盱眙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江苏“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针对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研究。科研成果曾获得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彦彦,1982年10月生,江西瑞昌人。经济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在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经济学系访学~年。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在《经济研究》等经济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长三角经济研究丛书·一体化与平等化:长三角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从优化要素配置的角度分析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工企业家职能回流以及团体贷款对于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技术供求、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社会福利的影响;从农业组织化和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产品价值链的整合方式和发达国家经验;从政治制度及其政府行为的视角研究内生非平等城乡关系的产生根源。《长三角经济研究丛书·一体化与平等化:长三角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不仅一般性地研究了中国不平等城乡关系的产生原因,也对当前长三角地区出现的农民工“返土”和回乡创业现象、农业技术及农业信贷供给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同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1.土地制度
    从1982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全面推广。到了1984年,在“包干到户”的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行政村或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并按人口或者劳动力,通过承包合同分配给家庭种植。随着人口的变化,当各个家庭户的人地比例发生变化时,村/组重新分配土地,或者做出局部的调整,以保证均等的土地分配。这种为了保证平均而频繁进行的土地调整,不但使土地细碎化,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还导致了土地产权的不稳定和农业生产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些问题,中央从1984年开始提出延长承包期的政策,1993年进一步提出在原有承包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并且提倡在承包期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是,由于各村/组之间禀赋条件的巨大差异,在村/组层面实施的土地分配和调整措施也有很大差异。一方面,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不能买卖。劳动力流动时,并不能通过变现的方式获得在流人地生活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成员权,劳动力的永久迁移必然放弃土地,也就相当于放弃了一个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丧失土地保障权为劳动力的“完全流动”设置了一个较高的机会成本。中国农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使得劳动力的流动仅是作为农地经营之外的一种额外补充,而非完全的替代(唐茂华、黄少安,2009)。
    2.户籍制度
    我国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户籍制度,将户籍分为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两类。其中,非农业户口主要是指各大、中、小城市、城镇人口;农业户口主要包括除城镇人口以外的广大农村、牧场、山区人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农业户口可以享有包括食品、物资供应、住房、就业等带有福利性质的公共产品。虽然现在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但是这一制度所确立的居住地与非居住地户籍者所享有的差别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却并没有随之消亡。截至20世纪末,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仍仅止于小城镇户口,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对于转移的劳动力而言,户籍制度不是独立的,在户籍迁移控制之外,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地方就业保护、排他性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制度等是将城乡劳动力严格区分的重要因素。
    3.就业制度
    就业制度是我国关于劳动者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总称,它涉及劳动者从求职、就业、失业和转业的全过程,涉及用人单位录用、报酬给付、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及相关福利待遇等诸多环节,还涉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调整和终止等。为了限制外来劳动的数量,各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四个方面:就业限制、证件和收费管理、审批和管理制度以及数量控制。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和模式:一个分析框架
第1章 中国政府主导下的迂回式农业发展
第1节 引言
第2节 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发展特征:迂回式发展
第3节 我国农业迂回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4节 迂回式农业发展中的市场和组织
第5节 农业发展中政策限度
第6节 本章小结

第2篇 以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
第2章 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二元经济演化
第1节 引言
第2节 现实背景:以江苏为例
第3节 理论背景
第4节 关于二元结构演变的理论与实证模型
第5节 变量和数据说明
第6节 实证结果
第7节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化升级中的农村要素流动和收入保障
第1节 引言
第2节 工业化升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逆向冲击
第3节 农村劳动力就业逆向冲击的效应与缓解
第4节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体化及其经济绩效
第1节 引言
第2节 文献综述
第3节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进程
第4节 模型分析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家能力、资本约束与“返乡”创业
第1节 引言
第2节 现实背景:苏北地区的农民返乡创业
第3节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路径及影响机制
第4节 返乡创业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力资本差异、土地流转制度与农业新技术扩散
第1节 ·引言
第2节 农业新技术扩散的历史与制约因素
第3节 土地流转制度与农业技术需求
第4节 土地流转制度与农业技术供给
第5节 土地流转视角下农业技术供求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6节 本章小结
第7章 团体贷款与缓解农村信贷供给不足
第1节 引言
第2节 文献回顾
第3节 团体贷款的福利效应分析
第4节 为什么团体贷款在我国难以推广
第5节 本章小结

第3篇 以农业组织化捉进农产品价值链一体化
第4篇 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农民地位与政俯行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