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学发展概况——河洛之争
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中,始终分为两大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汉代以前的《易》学属于象数派,自魏晋以后,王弼一扫象数,开义理派的先河,之后诸家皆宗王弼之学,《易》学发展史又呈现出以义理派为主的局面。直到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以《周易》象数学传天下,并将失传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至此,象数大兴,图书派崛起,在宋代形成一个《易》学高峰。继之又由朱熹融象数、义理于一炉,将图书三大家汇为一起,(按:邵雍《先天图》一家,周敦颐《太极图》一家,刘牧《河图》、《洛书》一家。)并冠之于《周易本义》之前,加以表彰,从而确立了图书派在《易》学史上的地位。
但是,图书派的出现,遭到了疑古派的无情打击和非难。从此,河洛之争拉开帷幕,下面我们以河洛之争为主线,谈一谈中国河洛学发展的简单情况。
一、宋以前有关河洛的论述
《周易·系词》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如郑康成之意,则《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也引汉代经学家郑康成之语,同《周易正义》。末又云:“候果日:‘圣人法《河图》、《洛书》制历象,以示天下也。”’
《尚书·顾命》云:“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按:汉代孔安国为此作传云:“《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记·礼运》云:“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按:唐代孔颖达云:“河出马图,按《中候握河纪》尧时受《河图》,龙衔赤文绿色。注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又,龟书,洛出之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