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杂性科学知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28314
  • 作      者:
    郭元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元林,1968年生于山西省岢岚县,曾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清华大学)和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天津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复杂性科学是具有统一方法论(整体论或非还原论)的学科群,旨在获得整体全面性知识,研究对象是复杂性和复杂系统,其历史可追溯到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存在、研究演化和综合研究。复杂性科学反对机械还原论,力图复活目的论,在这方面与后现代科学结成了同盟军。复杂性科学难以统一科学,自身也存在知识的限度,难以实现其知识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七、苗东升
    前面6种观点的代表人物都是外国人,下面我们介绍和分析国人的一种观点。中国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主张,复杂性科学正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有四:“其一,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复杂性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其二,提出复杂性科学这一概念,并开始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其三,出现一批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其理论的严谨性不亚于现代科学引以自傲的某些学科。其四,科研队伍实力强大,领头的是一些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形成不同学派,呈现出走向繁荣的迹象。”苗东升教授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性科学产生所需的社会条件和科学自身条件趋于成熟。社会条件成熟的表现是,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人类社会发展促使社会复杂性突现出来。像普利高津一样,苗东升教授也把复杂性科学的历史追溯到19世纪出现的热力学,但不同的是,他认为那个世纪产生的进化论和唯物史观都是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源头。然后,经过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六七十年代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复杂性科学具备了正式诞生的科学条件。
    复杂性科学的诞生时间是否一定为20世纪80年代,这是可以讨论的。根据我们的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界定标准,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就是整体论的,其反对还原论,标志着复杂性科学诞生了。因此,复杂性科学诞生的时间可能更早。我们再分析苗东升教授所说的复杂性科学诞生的四个标志,看它们是否为真正的标志。其一,“复杂性的充分暴露”问题,因为复杂性含义的模糊性,这个问题很难讨论。即使退一步,我们以复杂性的日常语义来讨论,也不能说20世纪40年代的复杂性暴露不足以产生复杂性科学,而80年代就可以了,这里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事实上,从社会现实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突现,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都充分暴露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促使复杂性科学诞生和发展。其二,“复杂性科学名称的提出”问题,对于一个学科的诞生来说,名称是否提出并得到认可并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理论范式和方法范式的形成。例如,近代物理学的创立者是伽利略,集大成者是牛顿,但“物理学”的名称古已有之,亚里斯多德就写成著作《物理学》,而牛顿奠基性物理学著作却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科学知识论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论
第二节 传统科学知识论——追寻普遍必然性知识
第三节 复杂性科学知识论——追寻整体全面性知识

第二章 复杂性和复杂系统
第一节 复杂性是什么
第二节 复杂系统
第三节 研究对象界定的不足

第三章 复杂性科学的界定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界定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与其他学科辨析
第三节 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辨析

第四章 复杂性科学知识的增长
第一节 关于复杂性科学史的各种观点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知识的增长

第五章 对复杂性科学知识的外部透视
第一节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科学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能否统一科学

第六章 复杂性科学知识总论
第一节 “整体”之知识论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知识的限度
尾声超越科学,实现真与善的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