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全无学术研究气息,而是以一位牧者情怀,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让圣经的话语发出属灵的亮光。
《马可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摩根告诉我们,马太所写的是王,以及他建立国度的方法;路加所写的是完美的人,以及他是普世的仆人职分;约翰所写的是他隐藏的神圣奥秘。或者说,马太写的是基督,路加写的是耶稣,约翰写的是神的儿子。马可在这本福音书中所描绘的,则是耶稣,是基督,又是神的儿子,他是神的仆人,是这福音的创造者。马可尤其注重描述耶稣是一位仆人,他除掉了一切的尊贵,唯独献身于他的工作。通过这本福音书,我们可以跟随耶稣,看他的手势,听他的讲话,与他同行。
马可福音第一章1-3节
马可福音是四本福音书中最简短的。但很可能它是最早写成的,也许是在保罗死前就已写成,最迟不晚于耶路撒冷被毁。爱任纽(Irenaeus)肯定地说,本书是在保罗和彼得死后写的。但最近的研究,把它放得早一点,就是主后六十三年以前写成的。
教父们的见证一致同意,本书受到了彼得的影响。事实上,本书可能是彼得在讲道中论到有关耶稣的事,由他的朋友马可所记录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最近学术研究的支持。
马可所记的资料,实际上都已包括在马太福音内。这两本福音书的差别不在内容,而在方法。马可所用的方法特征是直接、简洁,有时有点粗率,又带有某些亲临其境的味道,所以读来在外表、手势和说话习惯等许多细节上,使我们对主有最活泼的感受。
就新约所能提供的资料看,这本福音书作者的历史,是最有趣味的。他的犹太本名是约翰,马可是他拉丁文的姓。按照路加在使徒行传(十二12)中的记录,他的母亲是耶路撒冷一个富有的妇女,显然是彼得的朋友。五旬节以后,早期的基督徒就在她家聚集,在彼得前书一节经文中(五13),我们知道马可是彼得属灵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在这位大使徒带领之下认识主基督的救恩。他也是巴拿巴的表弟。马可第一次在新约历史中的出现,是随同保罗和巴拿巴由耶路撒冷前往安提阿。然后他又随同他们从事第一次传道旅行,不过在别加又突然离开他们。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有趣的是,大部分解经家都以为,他是怕所面对的事工,所以才回家去。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是因为怕才回家的。后来,保罗和巴拿巴再次开始传道旅行时,为这事发生了争论,且二人因此而分手。原来巴拿巴希望再带马可同行,但保罗反对,因为马可曾离开他们。可能就是因为这句话,人们才认为,马可回家是出于害怕。虽然保罗不肯,巴拿巴却愿意带他同行。很可能巴拿巴没有错,保罗也没有错。所以对马可的这问题,我们还是存疑好了。后来他真的和巴拿巴往居比路去,并和保罗一同在罗马,成为他的同工和安慰者。从彼得前书的经文看,我们推测他曾陪伴这位使徒到巴比伦去。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提摩太后书,保罗吩咐提摩太把马可带到罗马去。
一般意见都同意,本书是马可在罗马写的,对象主要是外邦人。请注意,这本福音书根本没有提到犹太人的律法,引用旧约经文也只有两次,其中之一出现在这个简短的引言里。他又常常对犹太人特殊的词汇和习惯加以解释,假如是写给犹太人的,他大可不必如此。不过这一点无关紧要,它对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耶稣没有任何影响。
伯尔纳(Bernard)对这本福音书有一段很精辟的描述,他说:
“这是一部行动的、迅速的、活泼的、生动的福音书。一开始作者即记载主正式公开服事的生涯,然后以快速的方式,带领我们一个接一个看到祂所行的大能奇事,但对细节方面的记录仍很逼真。本书最明显的特征,乃在于祂胜过眼睛看得见的有形世界和看不见的无形世界之能力,这一点特别从祂赶鬼的事上可以看出来。彼得对哥尼流所讲的那段话,恰可用来形容这本福音书:‘神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
所以,马太给我们描绘的弥赛亚画像是王,祂的身份是高贵的,祂的职分是尊严的,祂的使命带着恩慈。而马可给我们描绘的弥赛亚画像是仆人,除掉了祂一切的尊贵,惟独献身于祂的工作。
我们首先要思想的是,第一章头三节这短短的一段经文。
我要用一种比较不拘束的方式,来研读这本福音书,就是不受目前分章分节的限制。
这段经文虽然简短,却是整部福音书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地思想它。其实这段经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段落。马可的记录是从第四节的“约翰来了”开始的。他的故事是由约翰的出现开始的。经过详细的研读,我认为马可最后所写的,很可能就是开头的这一段。在他写完了这个故事以后,又回过头来写这一段序言。我们若研读马可这生动而奇妙的记录,跟随耶稣迅速踏过祂在世上服事工作的路径时,往往都会觉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段序言中,他写道: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
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记着说,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
预备主的道!
修直祂的路!”
马可首先宣告,他所写的乃是按照先知以赛亚所记的“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然后他立刻引用一句先知的宣告,不是出自以赛亚,而是出自希伯来人最后的一个先知玛拉基,“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
接着他又引用先知以赛亚的一个预言,这个预言所论到的是福音的起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为了了解玛拉基那句宣告的背景,我们必须翻开他的书。“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接下去的预言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玛三1)。在这预言中提到了两个使者,“立约的使者”和在“立约的使者”前面预备道路的那个“使者”。而马可所引用的经文,只是提到那位为“立约的使者”预备道路的使者。
然后他又回到了起先所讲的,就是按照先知以赛亚所记的“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并从以赛亚书第二部分的序言中,引用一段话:
“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报好信息给锡安的啊……报好信息给耶路撒冷的啊!”(赛四十3,9)。
读以赛亚书第四十章到该书结束,可以找到神的仆人。这一大段圣经启示了神受苦的仆人,不过同一位神的仆人最终将得胜,并且是从痛苦中赢得胜利。这本书接着就记录了福音的起头。按照马可的理解,这福音的起头是记录在以赛亚书里的。
我们已经说过,马可的资料很可能都是从彼得而来的。彼得前书(一24~25)也引用以赛亚书的同一段经文: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
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接着他又说,“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可福音的精神:这福音书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是出发点,这也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记的。而这段简短的经文,乃是以下所记诸事的总序言。“起头”一词所指的不是这段经文,不是约翰的事工,也不是耶稣的事工,而是整个福音。从这本福音书,我们所读到的是整个福音的起头的故事。在这里,马可所记的是,以赛亚所预告的福音如何成为历史的事实。对于这一点,从路加所写的第二本书之序言,我们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徒一1)。他的“前书”是论到“开头”的事,显然路加福音所记的就是“福音的起头”。
这里提到以赛亚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接着所记一切事的精神,也构成了以属灵的意义解释这些事的关键。以赛亚所预告的,耶稣都成就了。以赛亚预先看到:走上安慰的道路,惟一的方法是耶和华藉着祂受苦又得胜的仆人之来临,对付了罪,并把公义带进来。这里所记的,是福音如何在人类历史中成为事实。
在这里,我们只要注意两点就够了。第一,所讨论的超越题目;第二,这本书的特别主题。
超越的题目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福音”。“福音”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用“福音”一词来翻译希腊文的这一个字,从许多方面看是最恰当不过的。马克利尔博士(Dr。Maclear)指出,在古希腊文中,这个字原来是指赏给带来好消息者的礼物,后来演变成是指为好消息而献上的感恩祭,最后是用来指好消息本身。
新约使用这一个字时,都是指最后的这个意义。“福音”本身就是救恩的信息,是安慰的信息,是盼望的信息,是喜乐的信息。这个信息激发诗人、音乐家无穷的灵感。这个信息绝对没有任何定罪的成分。传福音不是定罪。福音是给罪人的好消息,是从罪中得救赎的信息。
这一个字在福音书中不常出现,但它的出现,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书的主题。马可写了开头的这一段话以后,这一个字立刻出现了两次。马可告诉我们,耶稣开始在加利利传道,是“宣传神的福音”(14节),就是从神而来的福音。只有马可告诉我们,耶稣开始传道时,不但说“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祂还加上“信福音”。出现这两次以后,这个字一直到在凯撒利亚腓立比,彼得认耶稣为基督时,才再次出现。那里也是马可所独有的记录,耶稣呼召门徒要舍己,为祂的缘故,也为“福音”的缘故,背起十字架。接着,在那些阴暗的日子中,当祂教训门徒,并朝着十字架前进时,祂再一次使用了同样的这句话,“为我和福音”(八35)的缘故。在记录妇人用香膏膏耶稣的那一件美事时,这个字又出现了一次。当时门徒误解那个妇人,认为她浪费。祂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十四9)。最后一次是出现在这本福音书的最后一章,祂吩咐门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十六15)。“福音”一词带有音乐,带有盼望,带有安慰,带有欢喜。这是一首可以振奋人心,鼓舞勇气的歌;福音就是好消息。
开始时的“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福音,这一词已经把一切都包括在里面了。我们开始研究这本福音书时,这几个字立刻提醒我们,基督本身乃是这福音的中心点,也是这福音的圆周。不管这一首永恒的音乐,是由多少不同音符所组成的和音,总是以祂为中心,以祂为依归。这本福音书的作者,在开始时就用一个旧约的名字“耶稣”来称呼祂,这并不是随便用的。这个名字把祂放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层次上,因为在名为耶稣的这个人身上,我们和祂降世所要启示的神之间,才有一个接触点。没有祂,虽然我能看到祂管理宇宙的能力,但我仍然是失丧的,因为我无法把握住那不可测透的真理。没有祂,不管人如何对我述说神的奇妙和奥秘,我仍然无法了解神。“神的福音”如果不是用我所能了解的语言说出来,如果不是用我这有限的能力所能观察到的,这福音对我仍然不是福音。马可是从神开始应验祂众仆人的预言着手。这一本福音书吸引人之处,在于通过它,我们可以跟随耶稣,与祂同行,看祂的手势,听祂讲话的习惯。
藉着“基督”这个称号,马可让我们看到神执行救恩的方法。宣告这救恩就是宣告好消息。基督就是弥赛亚、受膏者。“耶稣”这个名字,让我们看到祂是加利利的乡下人;“弥赛亚”、“受膏者”这个称号,让我们看到祂是被圣灵所膏的。因着圣灵的恩膏,使祂有能力可以服事,使祂有能力可以死,因为祂是藉着这永远的圣灵将自己献上的。
“神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词句。这个伟大的词句也可以提醒我们,人能够看到祂会流泪,会表现出人的欢笑,祂也可以看见人类忧伤的悲剧。但是从祂的眼睛中,也流露出永恒神性的光辉。耶稣,受膏者,神的儿子。这是那一位奉差遣,被圣灵所膏,又有父神本质者的福音。祂所说的就是福音。祂所作的也是福音。福音是关于耶稣、受膏者、神的儿子的好消息。然而,有的人在传扬福音时,却仿佛没有什么喜乐的音符。其实它应该是集一切最美妙音符而成的音乐。一切有价值的音乐都是因这福音的感动而写就的。
这就强调了这本福音书的特别主题。我们不应在这福音书中找福音的哲学,即使找也找不到。在这福音书中,我们也找不到说明,可以让我们了解神用什么方法,使这福音成为可能。福音的全部内容,以及最后的应用,在这里只有一些暗示,而没有直接的说明。这就是“起头”。以赛亚预告了这福音,那些希伯来人对古代的预言,再没有比这个更熟悉了。保罗传扬这福音。马可很可能知道这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本福音书是在罗马写的。所以,请想一想,保罗写一封信到罗马,里面包括了对这福音的说明和这福音的哲学。他写道,“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罗一16~17)。接着他又对这福音加以解释。很可能马可在写这本福音书以前,已经读过这封信。马可到罗马,并和保罗一起住在罗马,而这封罗马书在保罗未到罗马以前,就已经寄到了。所以马可写完彼得所述说的故事,就以福音如何开始为序,这福音是以赛亚所预告,彼得所述说,而保罗在他信中所加以解释的。这就是福音的起头,记录了所预告的如何在历史中成为事实。
我们研读这本福音书的目的,是要观察耶和华的仆人耶稣基督神的儿子,而不是要观察祂四周的人。我们要看祂的心路历程,看祂对待那些亲近祂的人的态度,看祂怎样藉此启示自己。
马太所写的是王,以及祂建立国度的方法。路加所写的是完美的人,以及祂是普世的仆人职分。约翰所写的是祂隐藏的神圣奥秘。或者说,马太写的是基督,路加写的是耶稣,约翰写的是神的儿子。马可在这本福音书中所描绘的,则是耶稣,是基督,又是神的儿子,祂是神的仆人,是这福音的创造者。我们若思想祂,就可以认识这福音。
……
1、马可福音一1-3
2、马可福音一4-3
3、马可福音一14-34
4、马可福音一35-二12
5、马可福音二13-三6
6、马可福音三7-19
7、马可福音三20-35
8、马可福音四1-34
9、马可福音四35-41
10、马可福音五1-20
11、马可福音五21-43
12、马可福音六1-6
13、马可福音六7-56
14、马可福音七1-23
15、马可福音七24-八26
16、马可福音八27-九13
17、马可福音九14-29
18、马可福音九30-50
19、马可福音十1-16
20、马可福音十17-31
21、马可福音十32-52
22、马可福音十一1-26
23、马可福音十一27-十二44
24、马可福音十三1-37
25、马可福音十四1-26
26、马可福音十四27-52
27、马可福音十四53-72
28、马可福音十五1-32
29、马可福音十五33-47
30、马可福音十六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