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名家注读辩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18997
  • 作      者:
    赵又春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论语名家注读辩误》从共有500余章的《论语》中选出80章来,对当今四位极具影响力的注家——扬伯峻、李泽厚、傅佩荣、李零,给出的注释、翻译和解读,进行检讨、批评和分析,在论定他们的注释、翻译、解读,乃是或至少包含有误注、误译、误解之后,再给出《论语名家注读辩误》作者自认为正确的,亦郎最符合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解。对“误解”,不仅指出“误”在哪里,还分析导数这误解的原因;对“正解”,不仅讲明“正”的理由,还交代获得它的思路。故《论语名家注读辩误》司对带有了《论语》章句导读的性质。
展开
精彩书摘
    请问李先生:颜回是“身份小人”,在孔子心中是“道德小人吗?”“基本上重合”是什么意思?两个“基本上重合的概念”,在外延上到底是交叉关系,还是全同关系?
    14.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日:“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20章》)
    这一章,杨伯峻的译文是:“那个人大言不惭,他实行就不容易。”他这是把“其”看做代词,认为全章意思是针对大言不惭的人而发的。傅佩荣的是:“轻易开口而不觉惭愧的,做起来一定不容易。”这译文的主语是个“的字结构”,指人,所以同于杨伯峻的理解。李泽厚的是:“大言不惭,做起来就难了。”他显是认为此章是针对“大言不惭”这种表现而发,“对事不对人”。李零解说道:“说大话,不脸红,能把事情办好,难。”似乎孔子有个言外之意:言之不怍者言了之后还是去“办的”(“为之”),只是一定难得办好。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他如果真努力去“为之”,即使没有把事情办好,乃说明他原先那样说是认识上的失误,孔子当不会从道德上去批评他的。——“言之不怍”明显是道德评语,故“为之也难”必是说”难得去为”,亦即“不会去为”。
    《里仁·22章》:“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可以看做对此章的注释,即这两章是一反一正地说明君子必须“慎言”:“言之不怍”必“躬之不逮”。
    ……
展开
目录
序,
自序
一、因错解了词义而误
1. 视其所以
2.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 丧,与其易也,宁戚
4. 事君数,斯辱矣
5. 愿无伐善,无施劳
6. 民鲜久矣
7. 知之次也
8. 文莫,吾犹人也
9. 博学而无所成名
10.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11. 克己复礼为仁
12. 硁硁然小人哉
13.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14.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15.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16. 与师言之道与
17. 乐道人之善
18.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 敏则有功
20.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二、因语法分析错而误
1. 君子不重,则不威
2. 礼之用,和为贵
3. 吾何以观之哉
4.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5.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6. 不知所以裁之
7.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8.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10. 譬如为山
11. 善人之道
12.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13.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14.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15.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16. 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三、因未把握到上下文之意关联而误
1. 学而时习之
2.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3. 学而不思则罔
……

四、因脱离孔子思想体系孤立作解而误
五、其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