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民族民间交往
西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分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民族迁徙离散,有些民族融合消失,有些民族发展壮大,构成了今天西北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及构成状况。西北许多民族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渊源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渊源关系极大地促动了不同民族的民间交往,是西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民间基础。
不同民族的民间交往,形成了不同族类群体间的民族关系,有汉藏关系、汉维关系、维哈关系、藏蒙关系、汉回关系、维蒙关系、藏土关系等。有学者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藏族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体的关系也是重要的民族关系。“藏穆互动,主要表现为民间互动,但在量上和质上是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藏族与穆斯林各民族间如缕不绝的互动,“基本上是纯民间的互动,这是藏穆互动关系的一个根本特点。与汉藏之间、回汉之间的互动关系完全不同,后者充满了国家、民族政治色彩,而前者则基本与政治无涉”①。特别是河湟地区、祁连山地和甘肃洮河中上游地区,藏穆互动关系最为深刻,交往最频繁,彼此的依赖性也最强。所以,长期的民族民间交往为两大族类群体的友好关系打下了深厚的民间基础。各民族间的历史互动和民间交往在此不一一叙述。
从大的背景讲,中华民族共同生活在东亚大陆上,东濒大洋,西北横亘大漠,西南耸立高山,黄河、长江流经东西,运河纵贯南北,有较好的交通驿路系统,这一自成一体的空间舞台,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在这统一国家的西北地区广袤土地上,千百年来,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水乳交融,彼此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推动了中国历史的文明进步,也奠定了今天西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民间基础。
(二)无政府引导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处的“无政府引导”意指不是政府有组织地实施的,而是民间自发产生、自然形成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也可以视为民间文化的交流互动。无政府引导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交错分布的居住格局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多寡不等,相对集中分布于以新疆为主和以甘宁青为主的两大地区。分布特点和全国的情形大体一致,即以“大杂居,小聚居”为基本分布特点。如果没有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在地域上东西相隔、不相往来,那么民间自发的文化交流是不可能进行的。关于这一点在上一问题中已有所阐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