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挥工具:自动化器材
20世纪4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和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指挥控制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指挥自动化器材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传统的指挥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使作战指挥迈入了自动化指挥阶段。
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后,很快就被用于作战指挥,但由于初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只能在有限的领域使用,形成半自动化指挥工具。
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秘密运送了42枚中程弹道核导弹及中程轰炸机。8月29日,美侦察机发现了苏联在古巴建立的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肯尼迪通过电视广播,公开要求苏联撤走导弹和轰炸机,并命令美军为采取进一步行动做好一切准备。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对古巴实施海上和空中封锁,近千架战略轰炸机在机场待命,294枚战略核导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在美本土毗邻大西洋的几个州集结大量部队,准备入侵古巴。10月28日,苏联表示已下令撤除在古巴的核武器,并同意让联合国代表去古巴核实。12月7日,美国防部宣布,苏联伊尔-28轰炸机已撤离古巴,古巴核弹危机结束。
在古巴危机中,自动化指挥工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在作战指挥的一些重要环节引入计算机,实现指挥工具的局部自动化,并初步建立起了全球性的战略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地下指挥中心在肯尼迪发表公开讲话前就开始了24小时值班,为肯尼迪判断情况、指挥决策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通信手段,指挥全球的美军部队和战略核力量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并使肯尼迪对执行海上拦截任务的每艘军舰的位置与行动可直接进行即时性的指挥控制。古巴危机结束的第二天,肯尼迪就亲自视察了作为战略空军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核心的地下指挥中心,向战略空军司令鲍威尔上将表示感谢。而苏联则由于自动化指挥工具相对落后,信息收集、处理、判断能力不足,指挥决策过程带有很大的主观冒险性和盲动性,使赫鲁晓夫一开始就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最终被迫妥协。虽然当时美军的自动化指挥工具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通信的容量和兼容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对古巴危机的成功解决,起到了其他武器装备无法替代的作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计算机向微型化发展,在作战指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指挥系统越来越先进,形成了诸军兵种自成体系的自动化指挥工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