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
一 基本问题
二 基本假设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对象界定
三 计量单位界定
第四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 方法论与理论基础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主要资料来源
第二章 天星村:社区概况与发展背景
第一节 天星村及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 天星村:基本情况与经济发展
二 埠河镇:行政区划反复调整
三 公安县:经济地理概况
第二节 村庄发展的背景和历史遗产
一 荆江分洪工程
二 荆江之危与移民之忧
三 村内农田水利设施
第三章 天星村种植结构的演化与障碍
第一节 天星村种植结构的演化历程
一 以棉花种植业为支柱的阶段
二 柑橘、梨、葡萄之间的竞争
三 葡萄:最后胜出的农作物
第二节 种植结构演化的障碍与困境
一 技术方面的障碍
二 产品市场的障碍
三 要素市场的障碍
四 历史遗留影响
五 公共服务的困境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企业家精神与葡萄种植业的起步
第一节 最早种植葡萄的农户
一 政协委员陈光忠
二 赤脚医生徐祥平
三 民办教师徐永松
第二节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一 创新与“创造性破坏”
二 套利者与“警觉”
三 人人都可能成为企业家
四 企业家精神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葡萄种植业的起步与持续发展
一 个体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与葡萄种植业的起步
二 村庄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与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张
三 葡萄种植业持续发展中的进入壁垒与隔离机制
四 葡萄种植业持续发展中超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第四节 小结:企业家精神与种植结构调整的演化性质
第五章 商业-关系网络、多样性与种植技术的演化
第一节 商业网络与通用技术的跨区扩散
一 通用技术的来源与品种更替
二 葡萄苗木贸易与技术的跨区扩散
三 关键生产资料贸易与技术的跨区转移
第二节 关系网络与技术的区域内扩散
一 技术在亲缘关系网络中的扩散
二 技术在地缘关系网络中的扩散
三 从技术完全封锁到技术有限公开
四 商业-关系网络与技术的加速扩散
第三节 技术本地化、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
一 技术的本地化、知识外溢与技术创新
二 学习机制、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
三 产量-质量权衡与技术范式的多样性
第四节 小结:网络、多样性与技术创新
一 技术的演化性质
二 基于不同网络综合作用的技术扩散
三 对农业技术推广与科普工作的启示
四 基于本地化与多样性的技术创新
第六章 市场范围扩展、农户主导与流通组织的演化
第一节 分析的视角:市场范围
一 超越新古典范式:规模经济
二 回到古典范式:市场范围与分工
三 新制度经济学范式:交易成本与分工
四 市场范围扩展对天星村葡萄业的意义
第二节 市场范围的渐进扩展
一 市场范围扩展的压力和动力
二 沙市市场地位的变迁
三 湖南市场的开拓
四 宜昌市场的开拓与受挫
五 其他市场的开拓
第三节 市场范围扩展的障碍及其解决
一 影响市场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二 基础设施改良: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通车
三 基础设施改良:村庄内部交通从“囚徒困境”到非正式合作
四 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四节 武汉市场的开拓与葡萄业的发展
一 市场范围扩展与产地收购价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 无心插柳:武汉市场的开拓
三 武汉市场的开拓对葡萄产地收购价的影响
第五节 农户主导与葡萄流通组织的演化
一 农户主导:天星村葡萄流通组织模式的基点
二 流通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三 武汉市场:产地收购价和销地批发价高度接近
四 农户主导的流通组织模式的高效率
五 参照系:销地批发价远高于产地收购价的宜昌市场
六 对有关政策的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结论
附录
附录1 天星村一组农户葡萄种植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天星村税费总额和信贷投放情况表(1990~2007年)
附录3 天星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示意图
附录4 部分葡萄种植户订阅的刊物和购买的科普读物
附录5 部分葡萄种植户早期获得的带有秘密性质的技术资料
附录6 部分葡萄种植户早期自编的技术资料
附录7 以“葡萄基地”为名义编印的技术资料
附录8 部分葡萄种植户保留的购销资料
附录9 天星村一组部分村民住宅和葡萄园
附录10 天星村部分村民为葡萄营销作出的努力
附录11 天星村葡萄采摘、包装与运输
附录12 天星村的道路状况
附录13 葡萄生产专题会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小农-企业家主导的农业组织模式:天星村葡萄业技术与市场演化》在方法论上是典型的个体主义和动态主义,强调环境不确定性、知识不完善性、偶然性、试错等主流经济学严重忽略的方面,强调农业的复杂性,强调农民异质性与企业家精神,可为理解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产品流通等重大问题提供另一种视角和相对完整的素材,能为宏大叙事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提供必要补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策反思价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