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111140
  • 作      者:
    严家丽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严家丽,女,安徽六安人,东北师范久学教育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至今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麟望》《数学教育学报》《上海教育科研》《教学月刊》《教育测量与评价》《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此外,参编学术*作5部,出版个人学术专*1部,参与***课题5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实践调查与理论分析,建立相关假设,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课堂情感,知识的理解程度,问题解决能力有密切关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现状调查的启发
(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题研究兴趣的延伸
二、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使用教科书”提出了新要求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受到广泛关注
三、研究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教科书相关理论
(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认识
(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问题阐述
五、相关研究假设
(一)前提性假设
(二)关系性假设1
(三)关系性假设2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工具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量模型
(二)当堂教学效果测评工具
(三)学期教学效果测评工具
八、研究设计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测评过程设计
(二)当堂教学效果的测评过程设计
(三)学期教学效果的测评过程设计
(四)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研究述评
(一)国外“教师使用教科书”研究述评
(二)国内“教师使用教科书”研究述评
二、“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一)国外“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二)国内“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第三章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研究工具的确立
一、孔凡哲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模型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定过程的理论分析
(一)层次解释
(二)“七维度九要点”
(三)“七维度九要点”数据收集途径与方法
(四)评判标准的细化
三、“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量模型的实践检验
(一)T1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判过程
(二)T2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判过程
(三)T3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判过程
四、“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量模型的信效度检验
(一)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四章 对“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实践考察
一、T4的两次“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定过程与结果
(一)T4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一次测评
(二)T4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二次测评
二、T5的两次“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定过程与结果
(一)T5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一次测评
(二)T5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二次测评
三、T6的两次“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测定过程与结果
(一)T6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一次测评
(二)T6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第二次测评
四、对全体研究对象“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考察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测定过程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测定结果
第五章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当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测评工具的构建
(一)“学生参与”的内涵探讨
(二)学生参与程度及其评价方法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刻画方法与比较模型
二、当堂教学效果的考察过程与结果
(一)“较低水平”教师的当堂教学效果的考察
(二)“中等水平”教师的当堂教学效果的考察
(三)“较高水平”教师的当堂教学效果的考察
三、“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当堂教学效果的关系探究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数学课堂情感”
的关系
(三)“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对新知的操作性理解程度”
的关系
(四)“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对新知的关系性理解程度”
的关系
第六章 “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期教学效果的关系
一、《数学学习态度量表》和《数学观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一)《数学学习态度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二)《数学观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学期教学效果的描述性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态度”表现
(二)“学生数学观”表现
(三)“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表现
(四)“学生数学期末测试成绩”表现
三、“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与学期教学效果的关系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数学学习态度”
的关系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数学观”
的关系
(三)“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的关系
(四)“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学生数学期末测试成绩”
的关系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基本结论
(一)研究的直接结论
(二)研究的其他相关结论
二、研究的进一步讨论
(一)教师对“课程标准一教科书一教师”三者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
(三)“学生的数学课堂情感”
(四)“学生对新知的操作性理解程度”
(五)“学生对新知的关系性理解程度”
(六)“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七)“学生的数学观”
(八)“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九)“学生的数学期末测试成绩”
三、相关建议与启示
(一)对个案校的相关建议
(二)对课程实施质量保障的启示
四、对研究的展望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对象的“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考察过程
附录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考察过程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