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蓝皮书(2015)》:
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就整体而言,2015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农业+互联网”半生不熟,多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电子商务不了解、不会用、用不起。农业电子商务要求人才必须了解农业、农产品,同时要具备电商技能,即需要能够将网络技术、商业经营、农业知识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广大农民的互联网意识相对薄弱,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受传统生产经营思维模式的束缚,大量农业生产经营者仍保持着传统的集贸市场交易习惯,更习惯于现金结算,对电子商务认识有限,信任度不够。此外,电子商务推广费占整个运营费用的比重偏高,无形中降低了农业电子商务的竞争力,部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存在相应的弊端,如对电商收取高额推广流量费、对销量居于前列的电商采取不合理的制约性管理以及平台容易滋生商家间的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是很多传统农业企业止步于农业电商的重要原因。
二是“互联网+农业”水土不服,多数传统互联网企业对农业不熟悉、不清楚、不放心。目前,从事农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行业。不可否认,传统互联网企业虽然充分掌握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方式,但对农产品产地布局、经营方式、货源分布不清楚,特别是对生鲜、农资的监管、运输、使用要求不了解,对质量安全难把控,对标准信息不熟悉。这往往容易导致互联网企业陷入一个误区,即把农业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农业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或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最终成为无源之水、独木难支。电商不仅有渠道作用,更应有对产业的倒推作用,最终要按客户的需求来改造农业生产,而目前多数互联网企业在这一点上则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标准化和质量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品质保障,比较适合标准化和可鉴别的产品。当前,我国农产品多样化特征明显,但标准化程度较为滞后。畜产品、水产品、果蔬等尚未实现严格的标准等级划分,导致同价不同质、同质不同价的现象广泛存在,加上电子商务以网上图片及语言描述作为运营基础,使得消费者难以实际观测到产品质量及相关信息,信息筛选和甄别成为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方面。对于不擅长筛选和甄别信息的消费者容易造成误导,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质量安全方面,由于溯源的不到位,质量环节上缺乏严格的监督主体,从而导致质量不可控或质量控制成本较高,也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