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15995
  • 作      者:
    潘秋平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潘秋平,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获荣誉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学专业,师从张敏先生,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自2005年起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现为该系的助理教授,教授汉语语言学课程。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汉语历史语法和汉语认知功能语法。
展开
内容介绍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立足于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理论假说,结合语义地图模型,对上古汉语的不同与格句式做出分析。从句式多义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上古汉语与格句式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并讨论了不同的与格句式如何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由给予类事件的编码扩大至其他非给予类事件的编码。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讨论了上古汉语是否具有与格交替现象以及如何解决概念空间上的断链问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目的
1.2文献评论
1.2.1双宾语结构
1.2.2“于”类和“以”类的与格句式
1.2.3结构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1.3理论基础
1.3.1概念化和主观主义的语义观
1.3.2句法形式及其意义等同于句式
1.3.3辐射状范畴下的语法范畴(句式以及句法关系等)及其局限性
1.3.4语义地图和句式多义性的研究
1.4本书的组织
第二章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及以“于”为标记的与格句式
2.1引言
2.2与格句式不等同于双宾语结构
2.2.1与格和与格句式
2.2.2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
2.3上古汉语的句法关系
2.3.1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2.3.2双宾语结构中的句法关系
2.4从类型学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
2.5间接宾语型的与格句式和使之移至句式
2.5.1使之移至句式
2.5.2隐喻性的延伸:从空间域到社会域
2.5.3基式生成句式的历时意义
2.6结语
第三章从句式意义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与格句式
3.1引言
3.2上古汉语的给予动词和给予类动词跟与格句式的关系
3.2.1给予动词和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的关系
3.2.2给予类动词和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的关系:“赐”与“献”两个给予类动词的个案研究
3.2.3句法层面上的制约条件
3.3上古汉语不同与格句式的句式意义
3.3.1与格交替(dative alternation)和不同与格句式的意义
3.3.2不同动词和与格句式的搭配关系
3.3.3上古汉语的与格交替现象以及不同与格句式的意义
3.3.4上古汉语与格句式分布的认知上的动因
3.3.5从语用的角度看不同的与格句式:生命阶的制约条件
3.4余论
第四章上古汉语的取得类双宾语结构:兼论“之”和“其”的问题
4.1引言
4.2上古汉语“取得类动词十之+NP”句式的结构分析问题
4.2.1从语义角度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
4.2.2从句法角度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
4.2.3从“之”和“其”的语法表现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
4.3对前贤方法论的研究
4.3.1以“动词语义”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
4.3.2以“变换句式”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
4.3.3以“之”可以理解为“其”分析“V取得+之+NP”
4.4上古汉语中“之”和“其”的语法表现
4.4.1学界对“之”和“其”的解释
4.4.2对《左传》中“之”与“其”的分析
4.5“其”扩大为“之”对“夺+之+NP”句式结构分析的影响
4.6结语
第五章从语义地图和构式语法看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
5.1引言
5.2交际类动词与给予双宾结构
5.3动词和句式的搭配关系:时间层次和语义地图的互动
5.3.1上古汉语次要宾语型的时间层次
5.3.2动词“投”的考察
5.4受益类的双宾语结构
5.4.1受益双宾语结构的确立
5.4.2和受益类的双宾语结构有关的配价问题
5.4.3受损类双宾语结构
5.5使动类双宾语结构
5.5.1和使动类双宾语结构相关的几个问题
5.5.2“饮之酒”和“食大夫鼋”的语义类型
5.5.3“衣之NP”和“佩之NP”的语义类型
5.5.4使动双宾语结构
5.5.5双宾语结构由“给予”到“使动”语义类型上的演变过程
第六章上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双宾语结构
6.1引言
6.2“V+第一人称代词+NP”中“我”和“吾”的交替情形
6.2.1单宾语结构“V+吾+NP”
6.2.2双宾语结构“V+我+NP”
6.2.3其他的“V+我+NP””
6.3“V军+我+NP处”的分析”
6.3.1单宾语结构的“V军+我+NP处”
6.3.2双宾语结构的“V军+我+NP处”
6.4结论
第七章结语
7.1引言
7.2上古汉语在句法形式和句式意义上的关联性
7.2.1相同的句法形式,不同的客观事件类
7.2.2相同的客观事件类,不同的句法形式
7.2.3关于句式多义性的讨论
7.3上古汉语的句法关系
7.4从上古汉语出发看汉语的历时演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