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书系: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
闻,有新词,叫“真语文”。这有一个假定前提,以为现实语文是“假语文”;或者说,现实语文有存伪的现象。语言文字报刊社发起的真语文大讨论,目的在于增加我们的识别力。就如当今社会在打假一样,不让伪饰的风气玷污语文的纯净之美。关于这个话题的大众讨论有必要性。
读了几篇关于真语文的文章,理解了这个话题的源头所在——很多语文人,认为这个概念的覆盖面很广,包括语文学科专家、语文教育人、语文学子,大家普遍认识到,我们眼里的语文与心里的语文那么不同。眼里的语文,是现实的语文,而心里的语文则是理想的语文。我们都期待有一个情人般你所爱着的语文,而现实的语文则让你大失所望。纯美的语文,在现实中缺乏美感,甚至大煞风景,这个错位的语文,不是真语文。
在真语文的话题背景下,教师教学中呈现出来的,不是纯真的语文。就如爱美的人,在修饰中遮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如今迫切想知道,那个本真的语文是什么?有人概括这个“真”,就是真教,真学,求真。这就内含了三层意思:
在教的方面,被公开的课堂教学偏离了自然状态。如今,行政力和科研指导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动力都聚焦在课堂,客观造成课堂在较大范围内、较多频次被公开。我们对待公开课,往往带有某种期待,即希望这个课堂是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最美课堂。这种审美倾向,与课堂被公开的意图比较吻合。公开课的打造往往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力求让这堂课成为一个典范或模型。这种课堂的前瞻性特征,也客观拉开了它与常态课的区别。
集体产品的课堂带有如下特点:杂糅进了集体思想,与课堂上教师的个性化特征不可调和;课堂细节的雕琢比较突出,教师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但也带上了浓厚的表演特征;集体观摩并追求集体叫好,必然导致这种课具有大众审美特征,即无比精美,使得它与教师常态下的教学拉开了距离;课堂中为了营造出变化和波澜,使之具有观赏性,则不免铺设学生活动,添加多种技术手段,把学生拉入表演的场景中,师生同谋,导演出感人的课堂。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公开的课堂因为追求审美,造成了其具有异质,即非常态特征。这种课堂的打造更多应用和依赖的是技术,教学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而教学形式化的趋势却也越显得突出。教学中内容的传播,被视为陈旧观念,反而成为弃物,教学有形而无物。非自然的课堂,冲击了实实在在的教课,这无疑是走过了。小学语文的课堂里,教学内容尤其不被重视,重视热闹和花样繁复的问题更明显。因此才导致了《聚龙宣言》的产生,贾志敏老师等倡导上真实的课、上朴素的课、上自然的课。
在学的方面,学生用了太多精力去做题,用在听说读写上的时间很少。读书少,不读书;写作少,不写作。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强调在量的积累上真实学习的说法是切中要害的,做题无法真实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方面的改变需要时间的保障,也需要构建重视过程评价的体系。在当前的评价环境里,过于急功近利,谁又会在大块时间的读写上这样付出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