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及区域效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92869
  • 作      者:
    王筱明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优化村庄布局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区位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变化模拟及区域效应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及用地变化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变化模拟,并从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变化及集聚效应、区域土地景观格局、区域城镇化的推动效应以及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效应,丰富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作研究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及区域效应》:
  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持续性和发展两个方面,其核心是人类与自然、发展与资源的协调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当今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利用上的体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条件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并通过一系列的合理利用组织,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自从1990年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Rodale研究所在新德里举行的土地利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以来,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土地是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和粮食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与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性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永续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必须能够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可理解为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土地利用的最终目标。
  土地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它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又是其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载体,因此,可将土地看做是一个由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生态系统,即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地域空间上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甚至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从土地利用的长远效益与整体效益考虑,以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前提,在土地生态环境允许限度内进行土地整理。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要有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综合考虑土地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相互关系,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整理范围及整理后用地转换方向,注重区域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发展,以达到合理配置农村居民点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
1.2.2 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布局优化
1.2.3 农村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
1.2.4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整理模式
1.2.5 简要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
3.3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分析
3.3.1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总体分析
3.3.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3.4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3.4.1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4.2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3 数据获取及指标量化
3.4.4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3.5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析
3.6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4.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测算的一般方法
4.1.1 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法
4.1.2 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法
4.1.3 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法
4.1.4 相关分析预测法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规模测算模型
4.2.1 构建综合修正指标体系
4.2.2 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规模测算模型
4.3 济南市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测算
4.3.1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理论规模测算
4.3.2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规模测算

第5章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5.1 农村居民点空问布局优化的内涵
5.2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
5.3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5.3.1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5.3.2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5.3.3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控分析

第6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变化模拟
6.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6.1.1 数据来源
6.1.2 数据处理
6.1.3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6.2 CA-Markov模型
6.3 CA-Markov模型检验
6.3.1 栅格尺度选择
6.3.2 CA-Markov模型模拟精度检验
6.4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变化情景模拟
6.4.1 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情景设定
6.4.2 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
6.4.3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则
6.4.4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适宜性评价
6.4.5 历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第7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区域效应
7.1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分析
7.1.1 不同海拔高度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分析
7.1.2 不同坡度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分析
7.1.3 农村居民点区位条件变化分析
7.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集聚效应分析
7.2.1 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计算
7.2.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集聚效应
7.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城镇化的推动效应
7.4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7.4.1 景观指数计算
7.4.2 不同情景模拟下的区域景观水平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7.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7.5.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农用地质量的影响
7.5.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农用地规模化经营潜力的影响
7.5.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耕地压力变化的影响
7.5.4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区域土地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
7.6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方案优选

第8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施建议
8.1 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
8.2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投资机制
8.3 选择村民安置方式并调整土地关系
8.3.1 村民安置方式选择
8.3.2 调整土地关系
8.4 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
8.5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8.6 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制度
8.7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9章 主要研究成果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