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倭建国东方红,胜利之师立奇功。热血军工作后盾,滚滚铁流铸长城。中国人民军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缔造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十四年的峥嵘岁月里,在烈烈升腾的抗战烽火硝烟中,厉兵秣马,弯弓铸剑,披肝沥胆,浴血奋战,崛起与沦陷交织,胜利与苦难辉映,经历了怎样一段艰难困苦而又义无反顾的浴血征程,肩负了怎样一种默默无闻而又彪炳史册的使命担当,创造了怎样一种铁血澎湃而又荣光璀璨的不朽传奇!
卷首语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到来之际,王楗夫同志编著了《铁血荣光》一书,展示抗战时期人民军工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卓越功勋和英雄风采,对于弘扬人民军工精神、凝聚人民军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强军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军工始创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创建那一天起,人民军工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人民军队并肩战斗,经历无数战火洗礼和千辛万苦考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抗战时期,人民军工为夺取抗战胜利,无私奉献,浴血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不朽功业,彰显了英雄风采,谱写了壮丽篇章。他们以党的旗帜为方向、浴血北上担当抗日救国责任,以党的号召为使命、排除万难完成军工建设任务,以党的宗旨为准则、毫不动摇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以党的目标为动力、高瞻远瞩培育抗日建国人才,以党的理论为指导、忠实践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军工精神,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周恩来称赞说:“这支兵工队伍创立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成绩。”刘少奇强调:“兵工生产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朱德评价道:“兵工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的伟大事业。”
回顾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军工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可以得到不少历史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和人民军工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和人民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要求,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勇攀科技高峰,为人民军队提供高科技武器装备。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力争实现军工生产“零事故”和“零污染”。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全局高度,统筹推进人民军工建设发展,努力开创人民军工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此书立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抗日救国为逻辑起点,以人民军工建设发展为结构主线,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人民军工在抗日烽火里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人民军工为夺取抗战胜利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揭示了人民军工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智慧、政治勇气和不竭动力。与以往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该书坚持史论统一、情理结合、寓情于事、以事辅理,凸显军工报国主题,揭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二是内容丰富。该书既有对抗日军工史的探究,又有对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描述;既有对人民军工英雄模范人物的刻画,又有对人民军工精神的挖掘,多线交织,视角开阔。特别是该书深入挖掘陕甘边区、东北抗联游击区、华南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工史料,扩展了人民军工史研究的广度,充实了人民军工史研究的内涵。三是语言生动。该书运用散文式笔法撰写人民军工史,采用电视片解说语言技巧,根据历史时空变化赋予人民军工以恰当语言表达,使人读来感到深沉而活泼、凝重而流畅,具有较强艺术美感。总之,该书的史料性、思想性、理论性、文学性较强,不愧为一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佳作。
王楗夫同志是山东省国防科工战线上一名军工史研究业余爱好者,他在工作之余勤奋研究人民军工史,并取得一定成果,实属难能可贵。该书出版之际,作者邀我作序。盛情难却,凭着第一读者的感受,写下了上面这些话,权作卷首语,奉献给读者吧。
卷 首 语
前 言
第 一 章 浴火北上
第 二 章 铸剑西北
第 三 章 铁血太行
第 四 章 举杖五台
第 五 章 操戈吕梁
第 六 章 敢当齐鲁
第 七 章 厉兵东北
第 八 章 弯弓江淮
第 九 章 挥钺岭南
尾 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