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农村金融排斥的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
1.2.1 农村金融排斥
1.2.2 农村金融包容
1.2.3 金融包容与普惠金融的区别
1.2.4 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拟解决的问题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2 文献综述与金融排斥理论
2.1 金融排斥测度的研究综述
2.1.1 指标的选取
2.1.2 评价方法的演变与述评
2.1.3 金融排斥指数的改进
2.2 金融排斥理论文献综述
2.2.1 金融排斥的诱因
2.2.2 金融排斥导致的后果
2.2.3 金融排斥的应对策略
2.2.4 文献述词
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状的描述分析
3.1.1 我国农村会融机构网点数及存、贷款情况
3.1.2 我国不同省份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分布
3.1.3 获取贷款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比例
3.1.4 我国于预农村金融排斥的政策环境
3.1.5 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
3.2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问差异及其收敛性分析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2.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分析
3.2.4 农村金融排斥的б收敛分析
3.2.5 农村金融排斥的В收敛性分析
3.2.6 农村金融排斥的“俱乐部”收敛分析
3.3 本章结论
4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诱因
4.1 引言
4.2 理论假说
4.3 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与分析模型的选择
4.3.1 影响因素与模型的选择
4.3.2 样本数据
4.4 实证分析
4.4.1 样本统计分析
4.4.2 回归分析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结论
5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后果
5.1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农村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1.1 引言
5.1.2 经验模型、指标与数据来源
5.1.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农村生产效率的影响
5.1.4 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实证分析
5.1.5 结论与讨论
5.2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引言
5.2.2 分析变量、数据统计与研究方法
5.2.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2.4 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实证分析
5.2.5 结论与讨论
5.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引言
5.3.2 模型设定、分析变量与数据统计
5.3.3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5.3.4 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实证分析
5.3.5 结论与讨论
5.4 本章结论
6 国内外应对金融排斥的经验借鉴
6.1 英国金融排斥的基本现状
6.2 英国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措施
6.2.1 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
6.2.2 鼓励扩大基本金融服务
6.2.3 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创新
6.3 我国的借鉴
7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干预路径
7.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以村镇银行为例
7.1.1 村镇银行在干预农村金融排斥中的作用
7.1.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7.1.3 银行网点选址的相关研究综述
7.1.4 村镇银行网点布局的理论分析框架
7.1.5 数据样本与分析变量
7.1.6 实证分析
7.1.7 结论与讨论
7.2 电子化金融服务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
7.2.1 引言
7.2.2 信息通信技术、金融包容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7.2.3 国外乡村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实践
7.2.4 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化金融服务的优势
7.2.5 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化金融服务的环境分析
7.2.6 电子化金融服务在我国农村的应用
7.3 本章结论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