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实践背景
1.1.1 现象之一:“两多两难”的问题与亟待规范的民间融资市场
1.1.2 现象之二:P2P借贷的蓬勃发展与困境
1.1.3 现象之三:社交网络的兴起及其在P2P借贷中的应用
1.2 理论背景
1.2.1 有关社交网络的P2P借贷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理论意义
1.4.4 实践意义
1.5 对本书核心概念的界定
1.5.1 互联网金融
1.5.2 P2P借贷
1.5.3 社交网络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6.2 本书研究框架
1.6.3 研究方法
1.7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P2P借贷相关研究及评述
2.1.1 借贷决策影响因素
2.1.2 平台发展与管理
2.1.3 政策引导与法律监管
2.1.4 评述
2.2 信贷领域的社交网络相关研究及评述
2.2.1 个人小微金融中的社交网络研究
2.2.2 小微企业融资中的社交网络研究
2.2.3 评述
2.3 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及评述
2.3.1 基于经验模型的信用风险管理
2.3.2 基于现代理论模型的信用风险管理
2.3.3 评述
2.4 本研究的出发点
第3章 P2P借贷的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分析
3.1 P2P借贷的发展与社交网络实践
3.1.1 基本概况
3.1.2 发展历程和趋势
3.1.3 产业链
3.1.4 模式变异
3.1.5 社交网络实践
3.2 P2P借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及其不足
3.2.1 事前考察与信用评估
3.2.2 事中交易控制
3.2.3 事后违约约束
3.2.4 交易机制创新
3.2.5 现有体系的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2P借贷的信用风险成因与社交网络缓释机制分析
4.1 P2P借贷信用风险产生的机制分析
4.1.1 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事前逆向选择
4.1.2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事中道德风险
4.1.3 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导致事后道德风险
4.2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风险缓释机制分析
4.2.1 事前信息获取机制的模型分析
4.2.2 事中连带责任机制的模型分析
4.2.3 事后违约约束机制的模型分析
4.2.4 模型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5.1 基于模糊决策方法的社交网络因素的测定
5.1.1 基于模糊决策方法的社交网络因素的测定原理
5.1.2 基于模糊决策方法的社交网络因素的测定方法
5.2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原理
5.2.1 SN+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机理
5.2.2 SN-Logistic信用风险评价模型——SN+模型构建实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
6.1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的实证分析
6.1.1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6.1.2 数据获取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实证结果
6.1.4 稳健性检验
6.1.5 研究结论
6.2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评价的实例分析
6.2.1 数据获取
6.2.2 计算过程与结果
6.2.3 计算效果评价
6.2.4 应用开发: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投资决策软件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7.1 事前实施有效的社交网络征信与评级
7.1.1 强化社交网络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7.1.2 结合现代风险模型进行包含社交网络的评级
7.2 事中强化基于社交网络的监督与预警作用
7.2.1 基于社交网络的事中监督
7.2.2 基于社交网络的事中预警
7.3 事后采取基于社交网络的违约约束与催收机制
7.3.1 基于社交网络的违约约束
7.3.2 基于社交网络的催收机制
7.4 基于社交网络的P2P借贷外部环境优化建议
7.4.1 信用环境优化建议
7.4.2 行业监管与法律环境优化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书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