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类休闲体育意识的历史演进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展开了长期斗争,在缺少工具的情况下,主要以身体参与各种活动。虽然当时人们没有现在体育的价值自觉,但也意识到身体素质的好坏对于获得生存资料的重要作用。从现代休闲的意蕴来看,古人当时的身体活动也仅仅局限于增强体质和生理生存方面,因而他们的身体活动不能算作休闲,更不能称为有意识的休闲体育行为,只能算作为生存与生产需要而采取的本能活动。
进入文明社会,人类对体育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几乎不能有意识地对身体实施教育,从主观上忽视了体育对人的智力和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二是工业社会,虽然部分劳动者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工业生产,但简单机械的肢体劳动使人失去了自由运动的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个性与思想,产生了人的“异化”,休闲只是少数资产阶级享有的特权。从台球、网球等运动的起源可以看出,运动项目的产生来源于上层人群休闲意识的萌芽,但对大多数的民众而言,休闲体育距离他们还很遥远,因为他们既没有休闲所需要的时间,更没有参与休闲体育所必需的物质保障。
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在催生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为普通人群赢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人们不需要、也不必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生存和生产,这也意味着人们拥有了比较充足的物质条件用于生活,这就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问和物质上的保证。而随着人类对健康生活“自我意识”的觉醒,单纯物质享受已不能满足人们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人们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高雅、舒缓、娱乐性的休闲体育活动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寻找工作和生活必需时间之外的轻松愉悦,人们愿意为此付出时间与金钱。由此,普遍有闲的现代社会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唤醒了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意识。
2.2人类休闲体育意识的现代回归
如果说古代人的体育观是一种出于生存本能的朴素体育观的话,那么现代人的体育观更趋向于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理性目的。对于前者,人们的体育观是一种晦涩交融的状态,对于后者,人们的体育观则由被动向主动倾斜,朝着自身和谐发展的休闲娱乐方向发展。因为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使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幸福指数不断降低,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使身体长期处于被动的无休止“消耗”状态,导致身体机能下降,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不断频发,这必然激发人们对生活目的与意义的重新思考。这时,人们的价值追求开始从改造自然逐渐向注重人自身发展的方向迈进,人们的健身观念不断升华,对生活价值的追求发生了积极变化,对生命意义的真谛进行了重新判断。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对休闲娱乐的需求进发了极大的热情,渴求一种“本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的目标也逐步向“身心合一”的境界回归,休闲体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态浸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人类休闲体育的意识回归不是行政命令式的被动行为,而是人们崇尚健康生活的主观愿望,它产生于人的需求本能,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表现。它对于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提高身体运动机能以及它所承载的健康价值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是养护人类生命、调节生活节奏的教育活动。休闲体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不受约束和强迫性,倡导自由、愉悦、放松的心境,这恰恰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这种氛围中,人们的焦虑水平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抑郁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社会羁绊也可以得到有效沟通。这种体育健身意识的回归,是一种新型体育观的回归,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大众健身意识的积极回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