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旋转十二桩法》:
第一节桩法一般
桩法是中华传统武术特有的技击技能训练方法。这种技能包括人体骨架在静力、动力上的结构排列(即手型、步型、身型的功架),意、气、力的调控,格斗的战术布局等。其在形式上多以静止性的站立训练和上身肢体单式重复性动作,并结合简单的步法移动训练为主。
所谓人体骨架静力的结构排列,如长拳类的“弓步、马步、虚步”,南拳类的“永春桩、龙形桩”,太极拳的“无极桩”,形意拳的“三体式”等。静力结构是支架性结构,是静态的抗力体。
所谓的动态结构,如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拳理偏重擒拿封闭、跌仆缠绊、抓筋打穴,因此在设计桩法时,以全身旋转的动态动力结构,实现缠绕的技击技法以及扣穴、拧腕、抓拿、点戳等方面的点穴、擒拿特点。
武当拳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功夫尤为注重桩法锻炼,以此培养内在的“精气神、筋肌骨”,外在的“肩胯膝,手足肘”的整体配合能力。这种能力,内家拳练习者称之为“六合整劲”。
传统的桩法注重战术的布局,俗话说“摆个桩头,待他来破”。如古代少林棍法中的“四平势”,以半马步站立,拦腰持平枪,侧身的静态姿势对敌,这种姿势,拳谱有云:“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能防”;又如“潜龙势”,对手意图从上路扎枪进攻,我把棍尖下垂,静候,引对手从上路攻击头部,我好用挑枪或向上圈劈反击。为了达到最快、最有效的反击,在摆桩时,其姿势(功架)必须处于最佳的力学结构。
桩法锻炼追求心身合一,因此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最佳的人体动力结构,必须与筋、肌、神经和意念、呼吸紧密结合,而且,只有在意念的调控下,身体才会发挥出本能的、协调一致的威力。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导引的养生状态。因为有了技击的精确意念,人体的精、气、神、筋、骨、肉才能得到高度协调一致的发展,才能达到内强外壮,性命双修的境界。
第二节九官旋转十二桩法
九宫旋转十二桩法,是按照先天八卦图练功,即根据先天八卦图中的天地、水火、山泽、风雷等四对阴阳象数和中宫组成的八卦九宫十二格,推演出一套完整的武当太乙五行门内劲修炼法。练功时,根据十二桩法的动力属性,结合先天八卦方位旋转运功,采天地之灵气,集八方之精微培真补元,以顺应法道法自然的道家观念。这是道家的智慧结晶。
有幸得到金子弢师傅亲传九宫旋转十二桩法,而且至今仍保存当年的钢板刻写油印资料,其中桩法名称及行功路线比较直白。经过北京体育大学何振亚先生的整理,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显不足。好在有道门挚友相助,有内家拳功理功法三十余年研究的专家学者鼎力帮忙,终于得以恢复昔日行功路线和更加贴切的桩法名称(见下表)。
……
展开
——张耀庭(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传统武当武术的一支奇葩,具有功行双修、德健顺成的特殊功效!”因疾,仅此以示支持!
——江百龙(著名武术教授,曾任湖北武术协会主席)
★我坚信,中国武术,特别是像武当拳术这样的功夫,是顺应天道、能与天地共存的武术学问。
——赵秋荣(荷兰精武会会长,曾任国家拳击队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