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认知研究》:
这个理论认为信息处理受到信息通道容量的限制,因此被称为过滤模式。具体来讲,信息在进人大脑高级中心供进一步处理之前需要先经过过滤。过滤器先检查信息的物理特性并删除不含正确特征的信息。这样的选择性过程是由于信息通道容量有限,人无法在同一时间处理所有的感官暗示。选择性过滤和信息通道容量有限是注意力集中理论的重要部分。
2)分析
这一理论暗示了对源语言某一言语的分析,指对内涵意义的构建以及脱去作为外部语言符号的具体语言形态。
释意理论强调口译员应传递信息的内涵意义。人们都认为对源语言内容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只是对词语和语言形态的简单识别。因此当译者理解了信息的真实意思,词语的形式便会逐渐消失,仅留下意识形态供译者自发性地表达,而不必拘泥于源语言的形式。
3)干扰
在口译中,前摄干扰是指口译员能够回忆起对话言语的前几个句子或前几个部分,但是忘了中间的部分;倒摄干扰是指口译员能够想起言语的最后一部分,但可能忘了中间的部分。因此应该给言语中间部分的信息格外的关注。按照干扰理论,人们会遗忘是因为其他部分的信息干扰了自己想记住的部分,而并非记忆从储存中丢失。
4)笔记
在口译中,记笔记是所有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实验证明,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口译员认知,处理和保留信息的能力。但即便如此,译者的记忆容量还是有限的。尽管译者的短时记忆可以通过记忆技巧得到大幅提高,但是译者几乎不可能记下全部的内容信息,尤其是长的复合句,长的数字,人名或地名。
在口译中,口译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自己记下的符号转换为原来的词句。因此,记笔记成了提醒译员内容的最佳途径。首先,笔记对译员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帮译员找到重新激活被动记忆的线索。译员重新查看自己记的笔记,然后翻译已经分析过、合成过的信息。第二,笔记只是帮助记忆而已,口译员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听和理解上,这样才能抓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第三,笔记必须即时使用,且只有笔记的作者才能看懂,其他人使用或译员口译结束后再去看都没什么意义。
在记笔记训练的第一阶段,老师应先向学生澄清笔记的作用,即笔记是分析和记忆的延伸;笔记应是积极分析和积极综合的结果;笔记应该是获取重新表达的线索;口译员应该更加关注大脑的记忆;笔记应该在逻辑和空间上理清条理,从而让译员更加容易且高效地获取信息。记笔记的原则是要记下关键信息,记的越少越好,并因人而异创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至于笔记中所使用的语言,建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源语言或目标语,只要方便,有利于回忆即可。事实上,口译员在多数场合会两种语言都使用,这要看哪种语言更方便记录或译员先想到哪种语言。比如说,当听到“我”,更方便更有效的是记“I”,当听到“China”,更方便记下“中”。在笔记中,格式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通常建议使用速记记事本;为了方便在听时能做一些补充,需要留下足够的空间;为了方便再次读取笔记信息,建议可以首行缩进并按垂直的方向进行。在记录数字和姓名的训练中,老师应提供一份带有数字和姓名的演讲稿,要求学生在记笔记时格外注重数字和姓名,要求他们说清楚数字代表的意思和姓名之间的关系。译员的笔记作为一种外部储存设备,用来帮助译员记忆意思的概念结构和概念模式。笔记是最大限度回忆概念内容的关键。译员需要将注意力分为对源语言的处理和记笔记,而后者不应该分散理解分析所需的注意力。总而言之,记笔记强化了不同段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检索信息中的长时记忆起到补充作用。记笔记是口译中最关键的部分,为了能够使这一过程更加高效,要注意以下一些基本规则:第一,记得越少越好,由于口译中的时间十分有限,口译员的笔记应该简单并容易读懂;第二,原文中过多的元素不应出现在笔记中,译员应该记下具体的数字,名字和逻辑关系;第三,口译员应该有自己的笔记系统,应该使用自己熟悉的符号;第四,笔记应该当场使用,而非事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