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市时间长于苹果
为了能够通过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高质量的手机,小米保证每一款手机进入市场的时间远远长于苹果。一般来说,一款新手机的产品周期是265天(2009年时这个数字是345天),但小米手机的产品周期长达近2年,期间一直没有推出新产品,也没有更新换代。小米的智能机定价仅仅稍高于组件成本。在2年时间内组件的成本下降高达90%,但小米手机依旧保持原来的定价,以此获得差价。由此看来,小米的利润公式与苹果完全相反,后者引进全新型号的产品能够获得最高利润,因此它必须持续不断地更新产品,以保持盈利。
不管是从价格不断暴跌的组件中获利,还是通过持续开发新功能(超出大多数智能手机消费者的需求)获利——只要权衡一下两者哪种途径更容易,小米模式潜在的颠覆性就会变得更加清晰了。
小米采用饥饿营销战术
有人担心,其他低端手机竞争者很容易复制这种精明的盈利模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小米通过一种独创取新的方法创造出神秘感,这也正是令苹果闻名于世的手段。利用类似摇滚乐队出售演唱会门票的方式,向预算有限但注重身份的年轻人群出售手机,有意购买的顾客只有很短的时间且必须在网上提前登记。他们需在开卖前保持在线至少两个小时,但只有前20000名幸运儿才有机会购买。人类的本性就是,经过这次糟糕的经历,用户愈发渴望这款手机了。这就是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战术,实战结果证明,十分成功。
小米商业模式适合新兴市场
2014年,小米很快就完成了年销量6000万台的目标,它采取的商业模式尤其适合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面对颠覆性创新,苹果起初没有把小米当作竞争对手,因为小米用户能承担的价格在它看来是无利可图的。但如今小米手机正在成为苹果手机重要的竞争者,而现有的制造商仍然没做出任何回应。它们仅仅推出旗舰产品的简化版,正如苹果当年推出iPhone5c一样,但是这款手机很快就被消费者冷落。现在iPhone6也已上市,iPhone5c可能慢慢会遭遇停产的窘境。
小米手机正在向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苹果发起一场鱼死网破的颠覆性挑战。通过持续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的新生中产阶级拓展市场,小米手机依旧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并用产品盈利模式抵御竞争,幸免于难。如果小米能够不断扩散这种商业模式,在不久的将来,这位颠覆性竞争者将改变整个行业格局。
低风险和易预见的客户更容易让一个新创企业站稳脚跟。这类客户就是新兴经济中的新生中产阶级。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的购买欲增强。虽然没有能力负担顶级品牌,但他们乐意多花点钱购买自己认为接近顶级的产品。其次,因为他们还不能负担高利润的顶级品牌,对于担心赚不到足够的钱来支付高额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现有企业来说,他们不是最具吸引力的消费群体。因此,从一个企业的角度看,这类客户处在一个“甜蜜点”上。他们的财富足以刺激新创企业的成长,但不足以得到现有企业的重视。而小米手机,现在就恰恰处在这个“甜蜜点”上。
小米手机肯定有苹果的影子
一直以来,关于小米抄袭苹果的说法不绝于耳。MIul6推出后,曾被海外媒体愤怒地指责“抄袭了苹果”,从苹果的设计中获得了灵感——例如半透明、毛玻璃效果的背景和壁纸。
针对外媒指责MIul6抄袭ios的问题,洪峰(小米的7个创始人之一)在小米公司接受采访时反问:“他们用过MIul6吗?一个他们都没有用过的产品,怎么能这样说。如果我现在回家看一下MJul6的开发日志,我至少能够找出10个特性,是ios后面来抄的,如果大家去看MIul5中的文件夹,就已经是模糊效果了。再退一步,看看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如果非说透明模糊效果就是抄某些人的话,那么模糊效果最早做的是Vista,并不是说苹果手机上有,这个特性就是苹果第一个做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