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修辞的体裁类别
修辞学在古代主要是演讲的艺术,而演讲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体裁中,而在不同的体裁和领域中,演讲的艺术是不同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演讲主要发生在三个领域中,分别是议政演讲、法律演讲和宣德演讲。这三个领域实际上涵盖了修辞学的整个领域。
开始,修辞学主要发生在演讲体裁中,但后来被推广到文学创作领域,在文学的各种类别中得到运用,产生了有关体裁的理论。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首先要选择适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体裁,如小说、诗歌、故事、寓言等。每种体裁都包含一种本质,并有高雅低下之分。每种体裁也有其相应的表达手段,这些手段决定作家应采用哪些词语、句式、修辞格等等。1.2.2修辞的听众心理分析
演讲的对象是听众,而演讲的修辞效果也是在听众中产生的,也只有在听众中才能被发现。演讲者在演讲前和演讲中都要了解和理解听众的好恶、情感、立场等,对听众进行心理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都在关心和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和包括哪些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因此会对同样的演讲作出不同的反应。鉴于此,亚里士多德分析比较了具有不同年龄、不同政治背景和不同财富的人,发现了大家在心理上的共性特征和由社会地位、政治利益、历史背景决定的特殊的心理特征。他认为,这种方法有助于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诉诸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分析方法从文体学的角度将演讲者使用的修辞手段与文体效果联系起来。1.2.3演讲修辞的步骤
在古希腊,可诉诸的心理特性有多个方面,但亚里士多德把它们分为三个类别:理性诉诸,从逻辑推理和真理方面使听众理性地认识所谈论的主题,从而劝诱听众;情感诉诸,从听众的好恶等方面来劝诱听众;人品诉诸,以人品好、道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来劝诱听众。
这样一来,演讲的修辞便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即合适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来提高修辞效果,而是把整个演讲过程纳入其演讲修辞中,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分别为觅材取材、谋篇布局、文体风格、记忆和演讲技巧。
第一,觅材取材:演讲者在准备阶段根据演讲题目而选择合适的实证材料来提高自己演讲的说服力的手段。演讲首先是诉诸理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打动听众,这样演讲者就需要用事实和广博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证实自己演讲的合理性。当然,只是诉诸理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诉诸情感、人品和道德来提高演讲的效力,但这些方面也需要以事实和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演讲虽然有一定主题性,但不局限于某一主题,与报告研究成果大不相同,要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法律、文学、天文等学科。然而,除了要讨论的主题以外,其他学科的知识都是十分模糊的,这也使得修辞学家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关系模糊起来,以至于成为修辞学理论上一个持续已久的主题。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修辞学被看作是认知的,即是能够产生知识的,并认为所有的语言使用都是以修辞为目的的,即其使用意图是劝说性的,所有话语都受到修辞的制约。这种观点受到当时的诡辩论者的有力辩护,认为所有的知识都要受到情景的制约,视情景而定。诡辩论受到柏拉图的批判和攻击,在修辞学历史上受到贬低,但诡辩论者“修辞是认知”的观点一直是讨论的话题之一。
第二,谋篇布局:觅材取材完成以后,下一步任务便是把演讲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在这里,体裁概念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演讲都由引言、问题的提出、论证说理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这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粗略提出的体裁结构。在演讲的这四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要诉诸用以劝说和劝诱的一种手段,即理性、情感和人品。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各个部分的分工为:“引言”诉诸情感,诉诸人品;“问题的提出”诉诸理性;“论证说理”诉诸理性;“结尾”诉诸情感,诉诸人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