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研究》:
一、方志艺文志的发育和成型
两宋时期,官府重视修志,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雕版印书业空前发达,方志编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凌万顷在《玉峰志》序中说“郡县必有志”。宋初地方志的编修沿袭了唐代图经造送制度并渐趋稳定。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后,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州郡编造图经、纂修志书。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在建国后不久即下令规定:“凡土地所分,风俗所当,具古今兴废之图,州县之籍,遇闰岁造图以进。”后又命大臣卢多逊等人重修天下图经。宋真宗在位时,下诏由李宗谔等负责,纂修《祥符州县图经》一千五百六十六卷。这是宋代最大规模的组织修志活动,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次有统一类例的图志总集。
具体图经的编制,则由兵部下属的职方郎中和职方员外郎负责,《宋史·职官志》职方郎记载:“职方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图籍,以周知方域之广袤,及郡邑、镇砦道里之远近”。并规定:“凡土地所产,风俗所尚,具古今兴废之因,州为之籍,遇闰岁造图以进。四夷归附,则分隶诸州,度田屋钱粮之数以给之……淳化四年,令再闰一造;咸平四年,令上职方。”就是说,各州要编写当地的图经,同时逢闰年编制报送朝廷。为了减轻地方负担,淳化四年改为每八年报送一次。宋代分全国为十八路,每路辖若干州。朝廷要求各路每十年编制。在朝廷的重视和组织下,各州府编修的图志、图经的数量更多,为了加强对图经的管理,在大观元年(1107)成立了九域图志局,即中央的图经管理机构,负责主修全国性的区域图经,此开后世建官方机构修志之先河。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代方志约有七百多部,记载地方文献成为方志的任务,不仅数量多于隋唐,而且质量上也有了突破,记载事物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步。
除了职方司编纂方志外,众多有识之士,如为了抵御外族军事进迫、表达对祖国山河之爱的朝廷大臣、边防将帅、地方官员与学者,也主动参与到编纂图经的队伍中来,编纂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地方志的繁荣,产生了大量的地方志和私人著述,《吴郡志》《会稽志》等就是这样的产物。
……
展开